不過等他拋開這些,慢慢看進去後,朱棣的心中就充滿了驚訝。
西洋諸事,自何秋提過後,他也派人蒐集過相關的訊息,大多是浮光掠影,還有一些市井瑣事,看起來沒有一點實感。
但何秋的這本《西洋諸事略考》脈絡清晰,甚至用了一種朱棣聞所未聞的分析手法。
不似一般的紀傳體、編年體史書,而是提綱挈領的從宗教、民生、貿易、軍事等諸多領域,大致介紹了西洋各國各事。
所站角度之高,縱然是《史記》也比不上,視角宏大,使得朱棣彷彿親眼看到了遠在天邊的西洋各國的歷史和種種變遷。
雖然這只是何秋前世帶來的習慣,還是他從歷史教科書上學來的歷史觀和分析方法,但放在大明,卻有些驚為天人的味道了。
縱然只看了萬餘字,也給朱棣開啟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朱棣合上書卷,大為感嘆,“不意先生還有修史之能,氣魄甚大啊。”
何秋倒是摸不著腦門,只問他覺得行不行。
朱棣點點頭,當然行,這麼好的書,只是用來給學院的孩子們啟蒙,實在太可惜了。他心裡已經開始琢磨把這份書稿重新撰寫,也修改一下遣詞造句,讓它更符合大明的文體習慣。
朱棣感嘆道:“只看你這份關於西洋的教材,就知道別的教材有多精妙了。只是若按你這個教法,還要輔以考試,怕是很多人都考不過吧。”
何秋說道:“無所謂,反正我教著玩,我隨便教,他們隨便學,願不願意學,能不能學會也只有看他們自己的了。”
然後又補充了一句,“若是能出三五個我想要的人才,那就是賺到了。”
何秋聽完朱棣的勸告後就,沒打算讓所有人都能接受他所設想的基礎教育,慢慢來就好了,二十年後能有一批可用的人才就不錯了。
而且那時候應該也是朱棣在位了吧,剛好也能大力推動自己設想的種種了。
朱棣聞言倒是挺佩服何秋的胸懷的,雖然很想做這事,但是又能定下心,沉住氣,有數十年不動搖的心態,這才像是能辦事的人!
任誰都知道,若像何秋這麼個教法,那就只能持之以恆的往裡面砸錢,前路都不明的東西,又有幾人敢於這般砸錢?
朱棣把這些想法都埋在心裡,只是跟他講了講最近的一些事情。
他父皇已經召見過他,很是勉勵了他幾句,朱棣也隱晦的指出藍玉數次刺殺他的事。只聽朱棣這般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何秋就能想象得到朱元璋當時的憤怒。
要知道老朱是一個很看重親情的人,怎麼可能忍得了藍玉這種蠢貨刺殺他的兒子,這還是老朱在位呢,若是等他死了,藍玉豈不是會更加囂張?
於是乎,藍玉被朱元璋找了個由頭,貶成門將,讓他去看京城大門了,也是為了磨礪磨礪他的性子。
還有書院那邊,那個皇莊管事被查出來,確實有私吞土地,還有諸多殘民的不法之事,已經被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