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九章 陳氏三角殺

換做其他手機廠商,可能會一個技術擠三年牙膏,但陳子凡不會,星塵科技是一個科技公司,科技和商業並不衝突,但要明白以什麼為主。

以科技為主,那就竭盡所能去研發技術、創造出更好的產品來,把賺錢當成是可持續發展的手段。

以商業為主,要麼成為和蘋果一樣的割韭菜好手,要麼用oppo、vivo那樣的線下機策略,先揹負高價低配的罵名苟住發育,後續再提升技術。

這很明顯與星塵科技的理念不符,科技才是第一位,所以陳子凡在他進軍智慧機的第一款產品中根本就不打算按原有歷史循規蹈矩發展。

“一加1”是2014年的產品,在他的加工下已經變成了“Mini Plus”版本,按照現有進度,只要“塵OS”研發順利,明年年底就能上市。

另一款功能機就更簡單了,開模成功、把供應商搞定後三個月就能完成量產上市,這也是自“海”之後的第二款功能機,名為“匣”。

把兩份產品設計圖搞定後,陳子凡叫來了趙無傷,最近的趙無傷可謂是春風得意,有兩名女助手在,他只覺得神清氣爽,工作都不累了。

“小陳董,有什麼新安排?”

“對,這是我們在未來三個月後主打的一款產品,我把它稱為‘匣’,具體的引數、要求我已經列了出來,你去把工作任務給安排一下。”

一方面是申請各種專利,另一方面則是通知星塵工廠準備物料,再通知市場營銷部去搞定供應商,把配件問題解決後開始生產試驗機。

專利主要是外觀設計專利,這東西具坑無比,因為外觀設計專利太難界定範圍了,只需要按照原型做一點小改動,被侵權的根本沒辦法。

要不然後來也不會有各式各樣的抄襲機型了,可偏偏不註冊還不行,生產出來被別人一註冊,反手再把星塵科技一告,又是一件麻煩事。

“‘匣’?嘶~這個設計?真是巧妙!我馬上去安排!”趙無傷剛準備撤退,陳子凡又叫住了他:

“還有在年底前,我們要在海城開10家星塵直營店、20家星塵售後中心!”10家直營店看似很多,實際上如果分攤到各地一點也不多。

海城光區就有七個大區,下屬還有地級市、縣城,10家星塵直營店都不夠它們分的,至於售後中心…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是招牌。

星塵售後中心不需要直營店那麼大的面積、那麼多的員工,只需要在顯眼的地段拿下一個30平左右的單間就夠了,每間1~2個員工。

除了負責線下的售後工作外,他們還負責一部分線上售後服務,前提是星塵科技把線上渠道給打通,這就對星塵網路、星塵速遞有要求了。

“還有,我爸的公司儘快搞定一下,這100份設計圖給他拿著,按照上面的要求生產就行,其他的我不管,但最上面這個電動小三輪我需要50輛,剩下的他自己看著來。”

“這…沒問題!”

趙無傷有些驚到了,100分設計圖?他接過來一看,發現這些全都是電動車的設計圖,不僅有電動小三輪,還有各式各樣的兩輪電動車。

電動車新標是十幾年後才提出來的,現有的標準比較寬鬆,即便如此,陳子凡還是按照電動腳踏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進行了分類,用來細分市場。

100份電動車設計圖對陳子凡來說還真不算什麼,這些都是他早有準備的,原本準備自己來做電動車,但始終覺得不符合星塵科技定位。

試想一下,一個公司既生產手機,又生產電動車,將來還要生產新能源汽車…有點過於混亂,還不如把普通電動車交出去,讓其他人做。

將來如果條件合適了,他會再單獨成立一個兄弟公司,專門用來生產高階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等出行產品,現在談論這些還為時過早。

陳建軍的“星華”在趙無傷的安排下已經註冊的差不多了,取名為星華智行,那邊的幾個廠房也拿了下來,還有星塵科技提供鋰電池。

星塵工廠現在已經單獨開了一條動力鋰電池產品線,只需要陳子凡透過【解析山寨】把山寨電機技術拿到手,再採購一批新機器就行。

50輛電動小三輪則是給星塵速遞配的,這樣一來,星華智行、星塵速遞、星塵網路就會形成一個完美的三角利益關係,具體表現如下:

星塵網路打造星塵官網,開闢線上渠道→星塵速遞負責快遞業務→星華智行給星塵速遞提供工作車,同時還能為電動小三輪打波宣傳。

當然,前提是先把線上出貨渠道搭建好,星塵網路光靠五個主力工程師肯定不夠,好在招聘工作已經陸陸續續進入到了最後的面試環節。

趁著這個機會,陳子凡也來到星塵網路的面試地點來檢視情況,這還是借用了星塵科技總部的地方,星塵網路的大樓建設還需要一些時間。

最開心的恐怕就是負責施工的海城建工了,誰不喜歡星塵科技這種打錢快的公司?只要資金到位了,根本不存在什麼磨洋工之類的事情。

但即便他們加班加點的幹,也至少還需要半年時間才能竣工。

陳子凡知道這種速度已經算快的,所以也並不著急,面試辦公室並不遠,他很快就到了,外面的長椅上還有六名面試者正在等著面試。

五男一女,三個有典型程式設計師特徵的中年大哥,兩個看起來年輕、頭髮還沒有掉,但稍顯緊張的年輕小夥,和一個靠在椅子上的短髮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