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九章 動態測試

只有在動態駕駛的過程中才能找到一臺車的真正問題,甚至以後還需要進行數萬公里不同路況的路測才行。

不過陳子凡想要營造的「精緻」氛圍已經營造了出來,在他看來,新能源微型轎車主打的方向就是精緻,而不是傳統燃油車的「價效比」、「能用就行」。

星漢ni就是如此,它需要在人看到它的時候便會生出好感,在一坐進去的時候就能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並在駕駛過程中感受到舒適。

種種感受加起來,就是人們常說的「幸福感」,但星漢ni畢竟只是一款產品,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它只需要面對它的受眾群體最佳化到最好就行。

陳子凡又在沒有啟動的情況下試了一下星漢ni的各個實體按鍵,塑膠件的質感很好,感受也十分清脆,不管是按壓感還是聲音反饋都非常不錯。

莫少昆見狀後十分得意地說道:

「咱們的內飾用的可都是搪塑的,和普通硬塑膠不同,它的質感更好,光澤度更低…所以在光線照射下不會有那種油膩感,反而會顯出高階感…」

這種高階感並不是說要跟豪華車去比高階,而是一種視覺觀感,低飽和度更容易讓人有這種感受,這也是很多品牌更願意採用莫蘭迪色系的原因。

莫蘭迪色系是指飽和度不高的灰系顏色,比如一加的氫OS,就採用了大量莫蘭迪色系為基礎,會顯得更高階一些,不過後來的一加定位都變了~

搪塑的質感也的確要比成本更低的硬塑膠好,除了搪塑之外,星漢ni的內飾還採用了大量仿皮材質,真皮用不起,耐久度更高的仿皮還是管夠的。

並沒有特意省一些細節上的成本,同樣的,仿皮材質呈現出來的效果也屬於低飽和度的顏色,在和搪塑搭配到一起時,視覺觀感已經完全拉滿了。

再搭配上陳子凡專門定製的舒適型座椅,坐在車上的體驗非常好,倒不是說它功能有多高階,但每個細節,哪怕是在調節座椅時都會覺得十分順暢。

「先進行檢驗,確保沒問題後,接下來準備進行場地測試,海天駕校的基礎場地已經建設的差不多了,去那邊就沒問題,還有,一臺試驗車不夠…」

陳子凡下車後,略微沉吟了一下說道,事實上莫少昆等人也是這麼想的,不用他吩咐也會這麼做,論手機陳子凡是專業的,可論汽車那就不一定了~

當然,他們也知道陳子凡最擅長的東西是什麼,而且陳子凡給出的意見就算沒用,也不會出現方向性的錯誤。

「明白了,萬事開頭難,第一臺試驗車已經出來了,剩下的進度也很快,前期我們一共會準備30臺試驗車,各項檢測、試驗資料很快就會出來。」

陳子凡點點頭,隨後說道:「質量是關鍵,每個細節都一定要做好,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你們也都懂…」….

星漢ni作為星漢智行的第一臺新能源汽車產品,能影響到不少人對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印象,但要說直接決定…倒也不至於,每個品牌都需要發展。

五菱、長安、吉利、比亞迪、長城…這些品牌最開始的產品也不怎麼樣,但人們能看到這些品牌的產品在不斷進步,進而對品牌產生新認知。

沒人能在一開始便做得十全十美,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同樣如此,所以陳子凡的心態十分平和,甚至已經提前做好了面對各種意外、萬眾聲討的準備。

但該做的努力陳子凡一定會做:「這邊的事情你們先負責,等臨近場地測試的時候直接電話通知我就行。」

陳子凡簡單吩咐了一下,隨後便回到了星塵工廠中,星漢ni已經在準備了,作為同時期產品的星塵3、星塵3+也必須提前做準備應對明年的市場。

雖然目前還沒有晶片,天璣300和長河3都沒有,但聯發科那邊已經確定了天璣300的架構,並開始了第一輪流片,就算有所調整也基本不會變。

所以陳子凡便可以圍繞天璣300開始進行主機板設計,後續將天璣300直接錫焊到主機板上進行除錯即可,不過這方面的設計由工程師團隊負責就行了。

至於長河3以及星塵3+暫時還不著急,長河專案組最少還得三個月才能開機實測,到時候才能徹底確定長河3的晶片設計,現在他想用也沒辦法。

他需要進行的只有按照成本確定星塵3的設計即可,按照他的規劃,星塵3將會延續星塵2的外觀設計語言,進一步提升外圍配置,並對螢幕做出調整。

放棄星塵1和星塵2上下等寬、左右等窄,提高屏佔比,用上一個已經被驗證過的設計:挖孔屏,沒有劉海、沒有藥丸,這些在陳子凡看來都沒必要。

首先星塵3不會在正面的攝像頭區域放那麼多的感測器,其次劉海屏、藥丸屏的視覺感受並不好,當然,這種東西非常主觀,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

有人就喜歡劉海屏、藥丸屏,但陳子凡更傾向於使用「完整」的螢幕。

星塵科技的螢幕技術已經達標了,隨著【星塵科技】的等級提升而提升,可以試著進行一些更先進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