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王進力還開啟了隨身攜帶的星塵平板(工作版),給陳子凡展示了一下風影「戰火」的產品設計圖。
風格非常硬朗,線條有點機甲風的味道,車頭左右兩側還有定風翼,一些元素甚至會讓陳子凡聯想到環太平洋中的某款機甲,他就喜歡這樣的東西。
「風影的設計師不錯啊?」
「是的,他們就是憑藉原創的外觀設計再加上網際網路營銷才在短時間內火起來的,「戰火」的風格就是打年輕人市場的,我這年齡肯定騎不出去…」
陳子凡對此則不以為然:「這有什麼?搞得你多大一樣,頭盔一戴,大家也看不出你年齡,反而還顯年輕…」
話雖如此,如果讓他來設計星漢智行的電動摩托車,他肯定不會選擇這樣的風格,不管哪款產品,星塵科技走得都是更符合大眾化的大氣精緻路線。
同時實用性也是他們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戰火」這樣的產品,比如定風翼,外觀作用已經大於實際意義了,因為他們定製的電機相對普通一些。
電機功率、馬力、扭矩≈250~30排量的發動機,最大馬力31匹、最大功率22k、最大扭矩23N·。
並且由於是電動車,加速水平肯定大於同級別的發動機,靜謐性也相對更好,沒有檔位設計,只有兩種駕駛模式,分別是:節能模式、運動模式。
有點類似於自動擋和星漢,陳子凡倒是知道後來的一些外國廠商生產的高階電機搭載到電動摩托車後也會設計國際六檔,但那在他看來沒必要。
那樣的產品太極端了,電動摩托車也有電動摩托車的特性,非要用傳統的標準來設計,實際體驗不一定會好。
在電動摩托車上用規格那麼高的電機,一旦調不好,就是潛在的交通事故隱患,擰油門可比踩油門輕鬆多了,有時候速度一上來,什麼東西都忘了。
按照風影負責人的訊息,如果進度快的話,「戰火」春節後就能釋出,但釋出歸釋出,什麼時候能交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說不定還得再等上半年。
目前海城的發展形勢已經基本確定了下來,星漢的各項測試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陳子凡也在考慮是否要提前準備星漢智行的電動摩托車。
隨後他便暫時放棄了這個念頭,關於具體的產品他已經有了想法,但還是準備等星漢上市後再說,那時候他們會去全力在海城鋪設快充充電樁。
星漢智行的品牌充電樁屬於「三合一」的型別,快充、慢充、神速USB快充…不僅可以充星漢,還可以給星塵科技的手機等產品臨時快充補電。
在未來星漢智行的電動摩托車也能使用星漢同款的大功率快充,由於電池體積比較小,甚至能做到20分鐘內完全充滿,但這對電池要求極高。
大功率充小電池,安全、發熱、電池損耗、成本…每一個都是需要考慮的事情,按照陳子凡的規劃,星漢智行走量的電動摩托車最好控制在5萬左右。
和星漢01一樣高階一點的可以往10萬以上走,最多不超過20萬,這已經是極限了,再高的話也沒什麼意義。
除非是專門用來下賽道的…
陳子凡對賽車文化沒什麼瞭解,這方面還能莫少昆和其他幾個二代來,等真有機會了再說,他需要考慮只有如何生產出更貼近大眾生活的電子產品。
除了星漢智行的品牌充電樁外,官方電網也會在海城鋪設充電樁,他們的充電樁在數量、範圍上都要遠超星漢智行的品牌充電樁,並且是要收費的。
不賺錢的買賣誰願意做?別看海城目前是個準一線城市,但電能也十分短缺,居民用電量本身就大,工業用電量更大,每個月還得分割槽域停電調整
。
也是陳子凡將來面對的問題:
「電不夠用啊…」
電機的效率雖然高,但目前的電都以火力發電為主,火電在發電過程中的損耗非常大,這也是很多人說電動車不一定環保的原因,也確實並不環保。
在陳子凡看來大部分的環保都只是幌子,真正環保的事情沒有多少,海城之所以敢接受星塵科技這麼激進的策略,主要原因還是想走在更前面。
相比於傳統能源,電才是目前發展的主流方向,火力發電不夠用,那便尋求新的辦法,以海城的地理條件,太陽能、潮汐能、風能…可以隨便選。
不過這種重大工程類專案可不是陳子凡現在能決定的,星塵科技目前也沒有表現出朝這方面的研究的想法。
其實也不是陳子凡不想,而是事情要一步一步來,就算他現在很著急也不可能一下子建出一座潮汐發電站啊,星塵科技自己還在努力打好基礎呢。
星漢、星華電動車現在也用不了多少電,就算把充電樁徹底在海城普及,對比全國也用不了那麼多電。
陳子凡所說的「電不夠用」,是指由神速USB介面衍生出來的類似於能量發射與接受裝置,那才是真的電老虎。
海城外灘,星海駕校剛開張幾天,報名駕照的人數不多,每天參觀的人卻不少,沒有摩托車也沒關係,有不少人專門騎著自己的電動車來場地玩。
他們大部分都騎著是電動輕便摩托車,可以跑40k/的那型別,速度的確不夠快,但練練技巧也足夠了。
然而就在今天,他們發現了一個特殊的人,騎著一臺看似普通的乘風2代,直接在場地上飆出了80k/的最大時速,過彎時連腳踏都磨出火星子了。
當然,他的彎道速度肯定沒有那麼快,但相比於一眾被限速的電動車,他的乘風2代簡直快太多了,剛下場就遭到了眾多人圍觀,想一探究竟:
「哎兄弟!等一下!你這電動車是怎麼回事?乘風2代不是限速25嗎?咋跑這麼快的?是不是專門改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