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需要一個像小米手機這樣,只需要一半的錢就能獲得80%星塵手機體驗的產品,所以小米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炒起熱度,還是切準了市場需求。
所謂的80%也只是他們認為的,或者說雷布斯、星塵科技故意宣傳出來的,表面上看小米跟星塵科技站在了對立面,實際上兩者屬於同一陣營。
王進力已經跟小米、魅族、酷派進行了超過三輪的合作談判,酷派那邊一直是模稜兩可的態度,魅族的黃老闆看似「理想主義」,表現得卻很現實。
或者說黃老闆只是間歇性的理想主義,也不排除利用是理想主義的產品來打感情牌吸引消費者,總之不管怎麼樣,星塵科技的方式他們願意嘗試。
不願意也沒辦法啊!
首先現在華夏的智慧手機配件起碼有一半直接或間接的來自星塵生態鏈,其次王進力提出的扶持「低價位品牌」,要的是他們的子品牌,不是主品牌。
如果按照星塵科技的方式來,他們可能賺不到多少錢,但品牌力一定會獲得巨大的提升,順帶還能給魅族安上一個「良心」的標籤,為什麼不幹?
等將來魅藍手機的使用者多了,在更換手機進行選擇時肯定也會更傾向於魅族,黃老闆這麼想,可消費者不一定這麼選,畢竟畢竟還有星塵科技在呢。
比如現在,買不起新款的星塵3、星塵3+,但可以買官方降價600元的星塵2,如果買二手的話…還能再降500元左右,2700就能買到一臺星塵2。
當然,二手市場有風險,很多消費者還會去「熟人」那邊買比星塵科技官方售價更便宜的星塵2,算下來也就3000出頭,說不定還能蹭一些贈品呢。
這樣一來,稍微有點能力的都會想方設法搞一臺星塵手機,還在讀書的小年輕們就更不用說了,有的自己兼職、有的全力依父、還有的靠獎學金…
除非星塵手機的價位段能夠再上一個檔次,和其他手機品牌拉開差距,否則除了為了追求價效比,星塵手機才是最好的選擇,原汁原味的智慧手機!
這也是陳子凡改變發展策略,在星塵3與星塵4中間的兩年時間想要扶持一個低價位手機品牌的原因之一。
不僅僅是因為官方會給大量資源,還有星塵4系列會漲價,也是為了建立一個以星塵科技為主導的華夏手機市場,把智慧手機的局面給確定下來。
當然,更重要的是智慧手機的全面普及有利於星塵科技下一步的動作,比如推廣移動支付、數字貨幣、線上平臺、共享出行、網約車平臺等等。
低價位還是要比高價位更容易普及一些,現在的問題不是星塵手機好不好,而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壓根連智慧手機都沒有,已經與時代完全脫軌了。
如果光想著賺錢、賺利潤,陳子凡完全可以視而不見,但並不是這樣的,星塵科技也好、官方也好,需要把拉這部分群體一把,把他們給拽到船上。
唯一讓黃老闆不滿意的是,星塵科技…或者說官方想要扶持的低價位品牌不止魅藍一個,說不定還有其他競爭對手,這樣一來魅族就不能獨佔了。
其實黃老闆也明白華夏這麼大的智慧手機市場光靠魅族吃不下來,他只是不甘心而已:「不管其他品牌是誰,最終能留下來的只有魅族!魅藍!」
很快黃老闆就知道另一個扶持的物件是誰了,正是雷布斯創立的小米科技,在10月10日當天,雷布斯釋出了自己的小米1,吸引了無數消費者關注。
雷布斯一登場就在拿小米1全面對標星塵3,從處理器開始,一直到攝像頭、電池容量,甚至他們還搞出了一個18的快充,這也是星塵生態鏈的。
但普通消費者不知道啊!
他們只知道星塵3上有的東西,小米1基本上也都有,有些可能會次一點,比如螢幕、快充、作業系統…可在價格的平衡下,這些東西壓根不是事。
「小米1搭載了星塵3同款的天璣300處理器!正面採用一塊星視界5.4英寸的1080P的oled螢幕!這是目前手機界公認的黃金尺寸!兼顧了握持手感與大屏,加上我們的人體工學設計…」
所謂的中框圓弧過度,後蓋弧度也都是星塵科技已經玩過的,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罷了,5.4英寸到底是不是黃金尺寸,大家覺得是,那肯定就是!
加上各大媒體的宣傳,普通人早就形成了這種觀念,這時候再有一個人跳出來說:你們都被騙了,5.4英寸不是最舒服的,還有其他更舒服的尺寸!
估計他會被噴成篩子…
你說不是?那你有本事找出一臺比星塵3握持感更舒服的手機?找不出來?找不出來你還比比個什麼?
雷布斯所說的星視界1080P螢幕,就是星塵科技子公司的一個產品,在視覺觀感上的確已經達到了1080P的水準,但比星塵手機螢幕還差一點。
大概相當於星塵1~星塵2中間的水準,剩下的還有什麼:「520萬畫素攝像頭!3333毫安時大電池!18快充!對稱式雙揚聲器!神速USB介面…」
反正都從星塵生態鏈薅這麼多配件了,也不在乎多一個USB介面,且先不管神速USB介面的設計合不合理,星塵科技把它們做到了業內一流水準。
同時這也是國內科技公司自己的USB介面,官方也在大力推廣,就連聯想、華夏惠普等電腦廠商的桌上型電腦、膝上型電腦有的也用上了神速USB。
當一個科技公司的產品影響力大到一定程度,當一項技術足以改變未來發展局面的時候…就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了,而變成了一種「大型博弈」。
陳子凡已經在準備生產一種兩頭都是神速USB介面的充電線了,但會在產品內部附贈一根其他介面的轉接線。
畢竟想要一下剔除原本的USB技術影響力也不太可能,都得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