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陳子凡沒有接手興華電子工廠,那麼陳建軍肯定不會跟這些作坊合作,現在的摩托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了,要賺也只能是小賺。
賺一筆後撂挑子不幹了,再換個有潛力的行業繼續做,這是他們一直以來的生存之道,看起來狼狽,實際上已經超過很多普通人。
人嘛,活得就是一個知足,再往高處走陳建軍也沒想過,回想起那天晚上,陳子凡真的重新整理了他的認知,同時也堅定了他的想法:
“小賺就行,見好就收!”
搞摩托車不長遠,根據小道訊息,一些地方已經開始準備禁摩了,摩托車市場必然會遭受重大打擊,到時候肯定會出現替代品。
電動車是一個發展趨勢,而且在複雜程度上比摩托車要低太多。
京城那邊只要開始了禁摩,海城作為華夏16座準一線城市之一,很快也會追隨京城的腳步,一個合格的商人也必然會察覺到商機。
陳建軍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他沒那本事做什麼“知名品牌”,但搞山寨他是專業的,華夏市場給了他們這些山寨者太多機會了。
“125cc風冷發動機我們能搞到一批,3000臺左右,豪爵淘汰下來的東西,和最新款的125發動機差距不小,勝在價格低、質量可靠…”
一群人正在商討具體的可行性方案,而陳建軍並沒有過多表示什麼,只是偶爾附和一下,心裡已經在盤算著什麼時候準備再次轉型。
——
星塵工廠。
拿到新訂單定金的星塵科技已經擺脫了虧本經營的狀態,陳子凡又趁機按照【解析山寨】給出的技術有針對性地開始採購一些裝置。
其中就包括物理振盪破碎分選、氣流分選、粉塵收集、空氣淨化等一系列電池回收裝置,還有電芯檢測、分選等鋰電池生產裝置。
生產裝置沒什麼好說的,為了增加星塵電池的產能,而回收裝置則是為了進一步降低成本,要知道目前的華夏可是電子垃圾進口國。
海城作為沿海城市,每天都有數不清的電子垃圾從大洋彼端漂洋過海進入港口,而這些電子垃圾的處理方式非常簡單:掩埋、填海。
人人都知道一粒紐扣電池便可汙染60萬升水,一節一號電池能1平方米的土地永遠失去利用價值。
而海城的港口,光廢舊一號電池的進口數量每天就高達數萬節,其中合理回收率不足3%,這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一場利益的博弈。
05年的電池回收裝置並不先進,陳子凡拿到手的機器只能用簡陋來形容,這沒關係,他有【解析山寨】和自己腦海中的電池知識。
“我們還需要改造一下…”
具體目的為:一是透過回收電子垃圾降低星塵電池的成本,二是環保,這個概念很虛,卻可以成為科技公司在未來高舉的一面旗幟。
身為“過來人”,陳子凡太清楚佔據道德制高點的重要性了。
最後才是是陳子凡的個人因素,有哪個華夏人,有哪個海城人願意看到自己所愛的城市被汙染?
在陳子凡的帶頭指導下,僅僅不到一週,這些電池回收裝置就已經全部升級了一遍,在他的視角里,這些參與的員工經驗也在漲。
檢視著意識中的【星塵科技】,他也發現了一些規律:
“有幾個員工屬於技術人員,獲取經驗很快,也有可能是學到了新東西,保守估計三個月內能升到資深員工,下一階段又是什麼?”
普通員工和資深員工的區別在於:資深員工不僅對星塵科技的認可度、忠誠度更高,還會開啟等級模式,lv.1~lv.100後又是新階段。
目前星塵科技15名資深員工中,等級最高的就是星塵CEO趙無傷的lv.7,這段時間他又提升了兩級。
除此之外,陳子凡還將星塵工廠分為了核心區和生產區,核心區包括研發實驗室、回收車間、產品測試車間等涉及關鍵技術的東西。
生產區則更透明,包括各型別產品的生產加工,未來的成品組裝以及貨倉、物流裝箱這部分工作。
173名員工之前還是負擔,現在不僅不是負擔,還有一種人手不夠的趨勢,等陳子凡的新方案落實後,肯定還得再新招收一批員工。
實際上如果把“組裝”這個環節外包給更大的組裝工廠,星塵科技立馬能節省下相當一部分成本。
只可惜陳子凡在這件事上有自己的堅持,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組裝工廠價格低,但品控一直是個問題,而自己的工廠則不需要擔心。
將來如果生產區逐步實現自動化,產品品質還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是陳子凡對星塵產品極致的追求,也為了實現他心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