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這次嘆氣的換成了劉顯,“這幾日,我已經收到三封張總督的書信,既重申兵部要求,此戰必須確保萬無一失,不得走漏一個賊人,還要求儘快殲滅倭寇。
可是你看看,就這麼些能打的兵,我怎麼速戰速決。”
說著,劉顯回身指著身後明軍大營。
在他們身後,是兩處明軍大營,左邊的營寨規模稍小,那是劉顯本部和收攏的敗兵,而右邊的營寨要大得多,那是俞大猷從南贛帶來的人馬。
三個人都默契的沒有說出從周邊府縣調兵增援,實際上他們一路到此,早已見過現在福建各地的明軍是個什麼情況。
這也是當初劉顯沒有從周邊調兵,寧願從逃難百姓中挑選精壯補充的原因。
至於劉顯一直想閩粵總督張臬申請調動的狼兵,此時全部都分配在廣東沿海府縣。
用張臬的話說,興化府已經如此,若閩粵再被倭寇偷襲,哪怕丟失一座縣城,他們必然要承受朝廷的雷霆怒火。
“浙江也不願調動精銳陸師南下福建剿滅倭寇。”
劉顯沒來由的說話道,也不知道這是對俞大猷問的還是戚繼光。
話音落下後,久久無人應答,到這個時候,他就知道答桉了。
張臬都不願意調動精銳北上福建,而是守衛廣東,又怎麼奢望浙江方面會調動什麼大軍前來。
怕是能叫戚繼光領兵,也是因為兵部點將的緣故,否則絕無可能讓他南下到此。
念頭及此,劉顯轉頭對戚繼光問道:“元敬,你老實告訴我,這次隨你南下的浙兵,到底還有幾成戰力?”
若是之前,劉顯還對消滅這股倭寇保持很高的信心的話,那麼現在,他心底已經有些發虛。
毫無疑問,若是讓這股攻佔興化府城的倭寇逃走,他是鐵定無法承受住皇帝的怒火,朝廷裡那些文官也必然拿他出來祭旗,做替罪羊。
戚繼光知道,到這個時候他已經不能不說出實情了,看了眼劉顯和俞大猷,開口說道:“有兩千人是我之前操練的新軍,也有過剿倭戰場的經驗,還有兩千人是新招募的新兵,並無操練。”
“這麼說,此次剿倭,實際戰力也只有志輔手上的六千兵馬和我手上不足千人,還有就是那兩千上過戰場的浙兵了。”
劉顯這個時候,說話的語氣已經很是低沉,也暴露出他心底深深的失望。
“我前來此處時,也考慮到了此次剿倭的麻煩,所以對那些新兵並未採用過去的訓練方式,而是隻訓練他們列陣和釋放火器,到時應該可以一戰。”
戚繼光這時候卻是開口說道。
聽到戚繼光的話,俞大猷來了興趣,盯著他問道:“你帶的那幫兵,是一路走一路練?”
“朝廷有旨意,那是必須奉旨而為的,所以也只能採取這個辦法了。”
戚繼光依舊是苦著臉答道。
俞大猷和劉顯這個時候對視一眼,也就知道了為什麼浙兵南下速度如此緩慢的緣故。
按照明軍行軍的規矩,每天走半天,到達一地,然後休息,還要練兵,連續走幾日應該就會在某地修整一日,之後再繼續出發,這速度不是就下來了。
不過,此時俞大猷和劉顯心中,其實最擔心的還是這麼練出來的兵,到底能發揮出多大的戰力來。
他是寧願要一百個精兵,也不想要一千個老百姓。
對抗窮兇極惡的倭寇,他們都是什麼人?
都是手上見過血的兇狠之輩,對於這時代百姓來說,很多人看到血腥的戰場就會雙腳戰抖,渾身無力,就更別說拿著刀槍和敵人拼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