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軍陣的羊群效應也很強。
在冷兵器時代,整齊的戰陣,只要出現一處潰散,往往就會很快傳染其他部隊,導致全域性崩盤。
這些道理,劉、俞、戚三將雖然不知道,但是多年的戰陣經驗還是有的,知道當兵的有盲從心理。
古之所謂斬將奪旗,其實就是為了以區域性的突破獲取全域性的勝利,而那個點,就是軍旗。
在戰陣之上,軍旗可謂是一個很重要的象徵,它身上不僅承載著軍隊計程車氣,更是生與死的代表。
這或許也是軍人對榮耀天生的追逐心,將士用力揮動軍旗,就是燃氣士兵的熊熊鬥志,只要軍旗在,他們就在;可一旦軍旗倒下,精神支柱也會隨之消失。
若軍旗被奪,不僅代表著主將安危,也代表著他們難測的未來。
不過到這個時候,沒有親眼看到北來的浙兵,劉顯和戚繼光還是心裡沒底。
兩千老百姓,參軍數月,行進千里,這樣的隊伍還能有什麼戰力?
別自己一觸即潰,還帶動他們的本部人馬軍心渙散,那可就糟糕了。
俞大猷知道現在三人之間的氣氛很不好,想要打破這種沉悶,於是笑道:“不管怎麼說,元敬操練新兵還是有一套的,而且他手下的兵馬善施火器,屆時可為中軍,我料倭寇難敵這樣的大軍。”
俞大猷也只能順著戚繼光的話說下去,既然他都說南下前已有安排,專門操練這些新兵使用火器,那麼貌似還是有可取之處的。
現在江南的明軍,在俞大猷印象中,貌似也就是戚繼光比較重視火器的使用了。
其實,自己當初也是不怎麼看得起火器的,不過現在嘛,觀點變化就很大了,特別是靠著步卒用火器打垮俺答部騎兵以後。
火器集中使用所能爆發出的巨大威力,他已經見識過了。
而劉顯,以俞大猷這段時間的觀察來看,貌似還完全沒有重視,依舊是按照明軍標準操典在進行訓練。
“等浙兵到了再說怎麼排兵佈陣吧。”
俞大猷的話並沒有打消劉顯的顧慮,他只是澹澹開口說道。
不過,他隨即就語重心長的對俞大猷說道:“志輔,此戰關係重大呀。”
俞大猷微微點頭,預設了劉顯的話。
魏廣德之前給他的來信,俞大猷已經收到,也知悉他會被委任為福建總兵官一職。
不僅如此,他的官銜甚至還兼著南贛總兵的職位,為鎮守福建和南贛總兵官。
雖然總兵是虛職,是臨時官職,可畢竟當初他就是從浙江總兵官職上被擼下去的,現在終於又升回來了。
劉顯如此,自然也是因為不看好戚繼光帶來的那些人馬,而選擇依靠和俞大猷通力協作,剿滅當前這股倭寇。
兩人私下裡的這些互動,戚繼光看在眼裡,卻沒有多說什麼。
在這裡,官職,自然是以劉顯最高,他其次,而俞大猷最低。
即便,俞大猷曾經是他的頂頭上司。
想到這裡,戚繼光心中也有了計較。
他當然不願意被人輕忽,所以他選擇回營後就給新任福建巡撫譚綸寫信,請他親自到興化府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