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儈子手就不得不遵守兩個規矩,其一就是修生墓,在你成為儈子手的那天,就先找人把自己的墓地選好,墓穴挖好,立上墓碑,且每個月都要來祭祀一次。因為做劊子手殺人無數,雙手沾滿鮮血,大部分人往往無法娶妻生子,死了也無人送終,最重要的是,儈子手也不知道自己所殺之人是否真的有罪,所以,生墓也算是一種贖罪的方式。
其二就是拍魂。拍魂算是渡人也算是自保。渡人的意思是,可以讓被拍的犯人減免痛苦,讓他們不那麼痛苦,而自保的意思是,被拍者短時間內會忘記自己被誰所殺,在前往陰間前,不會去找斬首者的麻煩。
在古代,基本上公開處刑斬首的犯人都要定在秋後,之所以會如此,為的就是四個字——順應天命。
為何叫順應天命?因為秋季既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百草枯萎的時候。秋天的收穫被稱為陽收,而百草枯萎犯人處刑被稱為陰埋。所以,在異道之中,秋季也稱為陽收陰埋之季。
不過,先秦時期處刑犯人雖然是在秋季,卻不分時候,換言之,一天十二時辰都可以對犯人處刑,傳言因此鬧了不少詭事。漢朝時期因為篤信方士的原因,將行刑時間一般定在正午,一般是午時三刻,也就是現代的12點45分,此時是太陽正烈的時候,原本行刑殺人就是一件晦氣的事情,所以,需要用烈日壓晦。
當然,這些都是公開處刑,也有不少是私下處刑,雖然也有其他的處刑方式,但斬首是最穩妥的,人首分離,還有誰能活得下去呢?
儈子手是無法選擇的,所以,為了擔心冤魂找上自己復仇,他們創造了拍魂法。
要學拍魂,首先要學力道,力道不能過輕,也不能過重,因為儈子手所使用的刀一般來說都較重,如果力道過重,很容易把死刑犯直接拍暈,甚至是拍斷脊柱。其次就是口訣,口訣並不是固定的,所有口訣都要視死刑犯而定,男女老少都不一樣,換言之就是混淆死刑犯的思想,讓其產生混亂,還要讓儈子手謊報家門。
儈子手一般都有兩個身份,第一個是陽間的身份,其二就是陰間的身份。陰間身份代表著他早已死了,這也就是修建生墓的原因,要讓被斬首者知道,自己已經是個死人了,如果要找自己復仇,那就去陰間找,不要來陽間尋。
口訣唸完的那一刻,儈子手就需要用刀身拍打一下被斬首者的背部,在拍下的那瞬間,被斬首者的魂魄已經離體,而能看見的只有儈子手一人。儈子手在見到魂魄離體的那瞬間,才會出刀以極快的方式斬下犯人的頭顱。
犯人魂魄離體的時候,會遺忘自己在刑場,就算身處刑場都以為自己只是圍觀的百姓,不會帶著死後的痛苦。異道傳說之中,人剛死的時候會莫名的痛苦,這種痛苦是沒有由來的,自己也找不到原因,會在陽間孤獨的遊蕩,新死之人三天內,就連陰差都看不到,只是不斷的遊蕩痛苦的遊蕩,一刻也不停歇。拍魂的作用也可以讓剛死之人遺忘這種痛苦,安靜地留在原地等待陰差來接。
尉遲然聽完刑術的講述後,問:“我明白了,陳嘯峰的斷刀、挑刀的絕技就是從儈子手行刑中領悟出來的對不對?”
刑術投去讚許的目光:“沒錯,斷刀就是斬首的刀法,就是劈砍。而挑刀用的就是拍魂的手法,只是將拍魂這個拍的動作變成了挑,要知道拍魂是極快的,就算在旁邊的人也看不清楚儈子手拍的這個動作,正如挑刀之中的挑這個動作一樣,對方兵器瞬間被挑開的時候,人已經中刀。”
胡順唐道:“也就是說,倪陽是真的只學會了表面,而沒有學會刀法中的精髓?而刀法中的精髓藏在挑刀之中,等同於拍魂的手法?”
唐舍和賀晨雪還是沒明白,只得好奇地看著刑術。
刑術道:“斷刀絕技雖然厲害,但並不是百分之百能夠斬殺敵人,最重要的就是兵器,如果你手裡的兵器不如對方,那麼斷刀絕技極有可能失敗。而挑刀則不一樣,挑刀配合了拍魂之後,對方會在瞬間魂魄離體,人的魂魄一旦離體,肉體自然僵硬,也就再無還手之力,這就是精髓所在。”
賀長卿點頭道:“我們這邊斷金門中也有類似的高手,我其實也沒有搞清楚為何他們可以戰無不勝,原來是這個原因,所謂的刀法實際上是融合了異術在其中。”
唐舍笑道:“這算不算作弊?”
刑術道:“那要看從哪個角度來說了,旁人不知道的前提下,只會認為他武藝高強,但就算知道了,你又如何證明他用異術配合了刀法呢?”
所以,陳嘯峰認為倪陽只學會了表面,而沒學會精髓並沒有錯。關鍵在於,倪陽沒有成為過儈子手,不成為儈子手,是絕對學不會精髓所在的,這是個必須的前提。
此時的倪陽心中,早已放棄了復仇的念頭,但是陳嘯峰卻一再提醒自己就是他的殺父仇人,甚至江湖異道的人都認為倪陽怎麼會跟隨殺父仇人學武,還讓其撫養?簡直有愧於被害的父親。
在陳嘯峰的不斷提示以及周遭環境的影響下,倪陽最終還是決定與陳嘯峰決戰。決戰前,陳嘯峰希望倪陽不要公開決戰,只是私下的,因為倪陽的功夫還不到火候,簽下生死狀公開決戰的下場就是倪陽既不能為父報仇,還會丟掉性命。
倪陽並未如父親那樣倔強,而是接受了陳嘯峰的提議,兩人私下決戰,沒想到不到三個回合,倪陽就敗下陣來,而且僵在原地,半天才回過神來,自己都不知道兵器是如何被陳嘯峰給挑飛的,先前那幾秒的記憶也成了空白。
此時此刻倪陽才明白,自己果然沒有領悟到挑刀絕技的精髓所在,於是誠心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