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6章 就先這樣吧...

“全郡數十萬口,被擄走者,很可能不下四成······”

說到這裡,劉勝終是繃起臉,望向周亞夫的目光中,更隱約帶上了些許不愉。

“這,就是條侯口中的‘又一個魏尚’嗎?”

“難道當年,雲中守魏尚也曾在某一場戰爭中,讓一部五千人的都尉部全軍覆沒?”

“又或是讓治下百姓一戰而失四成,被匈奴胡蠻殺、擄數萬人口?”

“馮唐當年,難道就是為了這樣一個無能的將領,而向太宗孝文皇帝求情,並得到了太宗孝文皇帝的認可嗎?”

此言一出,殿內便再度為之一靜,便是周亞夫,也是悵然噤口不能言。

對於後世人而言,‘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其實算是相當有名的歷史典故。

但除了這八個字,後世人對於這個典故,知道的卻並不算很多。

李廣難封的原因,劉勝早在還是太子勝,乃至是公子勝時,就已經基本弄清楚了。

至於馮唐易老的原因,劉勝更是隻需要從書本中,就能窺見大半。

而‘馮唐易老’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說導致‘馮唐易老’的主要事件,其實,正是周亞夫方才所說的那件事。

——太宗孝文皇帝年間,匈奴連年入侵邊地;

但在太宗皇帝三年,那場籌謀已久,卻被濟北王劉興居叛亂打亂部署,導致漢室海量物資付諸東流的、並沒有實際爆發的‘漢匈決戰’之後,漢室已經再度確立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方針。

用大白話說,就是在內部徹底安定、諸侯藩王的隱患沒有徹底消除之前,原則上,漢室不再主動發動,並應當竭力避免與匈奴人之間的大規模武裝衝突。

所以,對於匈奴人連年侵擾,太宗孝文皇帝也感到苦惱不已。

好在邊關連年遭受搶掠,卻也還有一個可以勉強安慰漢家的地方。

這個地方,便是魏尚之下的雲中郡,或者應該說是雲中城。

匈奴人年年來,雲中城年年陷入包圍之中,但整個漢北邊牆,唯獨雲中郡能做到‘不被欺負的太慘’;

三不五時,甚至還能得到不少斬獲,乃至是得到‘浮斬為正’,也就是殺敵數大於本方傷亡!

出於這個緣故,太宗孝文皇帝對魏尚十分信任,也十分欣賞,更是常年將魏尚及其治下的雲中郡,當做‘反匈奴侵略’的標杆和榜樣。

直到有一年,魏尚上報給長安的斬首數量,出現了個位數層級的誤差——魏尚所上報的斬獲,比實際得到的匈奴首級多了六級;

有人說,這是有人想要暗害魏尚,所以從暗中‘偷’走了六顆匈奴人的首級;

也有人說,這是由於匈奴人搶屍的緣故,才導致魏尚上報的殺敵數,比實際得到的匈奴首級多了六級。

可無論人們怎麼說,魏尚的這個舉動,都顯然算得上是謊報,而且是多報斬獲。

往小了說,這是魏尚貪功,透過不道德的方式,往自己臉上貼金;

往大了說,這,可就是欺君了······

自己一手打造的‘抗胡典範’被查出欺君,太宗皇帝自然感到很受傷。

下令削奪魏尚的官、爵,並以‘流邊一年’作為最終懲處之後,深感苦悶的太宗皇帝,便乘坐御輦出了皇宮。

路遇一老者,太宗皇帝便和那老者聊了起來。

聽說老者是趙人,太宗皇帝便感嘆道:曾幾何時,趙國的廉頗、李牧等名將,讓胡人根本不敢靠近趙國北境千里以內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