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以來,劉璋按步就班的編練著部隊,別人也沒有閒著,先說董卓,他在穩住了呂布,又探知劉璋暫時沒有北伐的打算後,自南、東兩線抽調大軍給李傕、郭汜,馬騰、韓遂壓力巨增,最近三個月雙方大戰十餘場,馬、韓聯軍皆敗走,損失慘重,據探子回報,現在兩人僅有馬步軍不足四萬,被李傕、郭汜十五大軍圍困在武威郡,覆滅或在眼前。外有強敵,家有內患,說的就是馬、韓聯軍現在的情況了。據探子回報,面對巨大的壓力,馬、韓二人內部業已失和,馬騰一力主張血戰到底,實在不敵,則退守張掖、酒泉。而韓遂認為敵我實力過於懸殊,繼續抵抗白白犧牲士兵的生命,最後免不了全軍覆滅,與其這樣,不如保住有用之身,向董卓投降,等到董卓將目光從北西移開後,再揭竿而起。可是馬騰反駁這一招已經用過太多次,董卓不會再輕信了,他在長安不只一次公開表示要將馬、韓碎屍萬段,如果投降董卓,必被其加害。韓遂也反駁馬騰,兩人手中還有馬步軍四萬,實力仍在,董卓不敢輕舉妄動……兩人誰也說不服誰,最後差點發生了械鬥,幸好兩人都明白如今公開內鬨,與尋死無疑,因而及時將事態控制了。不過如果他們不盡快拿出統一的決策,滅亡幾乎不可避免。
呂布這段時間沒有太大的舉動,壺關一帶仍與袁紹形成僵持,佔領的胙城、酸棗等原曹操屬地經過這段時間的建設,也成為了東面抗曹的堅固防線,因為董卓和劉璋都暫時沒有攻取洛陽的打算,呂布只以少量部隊警戒兩人。雖然地盤沒有多大的變化,但呂布的實力卻壯大了不少,有了河內、洛陽、兗州數縣、半個幷州的賦稅、糧草、人口,和劉璋的生意又賺取了不少糧草和錢物,呂布開始大力征民,十個月的時間,呂布麾下已經達到了三萬騎兵,五萬步兵的強大陣容。期間,呂布定期將所部兵力輪換壺關,與袁紹作戰取得作戰經驗外,便只發動過一場戰鬥,這一回倒黴的還是魏武帝,具體怎麼回事後面會說。
袁紹對公孫瓚的戰鬥也即將到達收官階段,公孫瓚被圍困在右北平,困守孤城,內缺糧草,外無援兵,這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夠守住防線。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袁紹給幷州的顏良、沮授派去了一支援軍,又命長子袁譚率軍三萬攻打北海,北海孔融座下多誇誇其談之人,軍備松馳,雖然他自己有孔聖子孫的名頭,但很顯然這個名頭不可能幫他退敵。依劉璋看,最多兩個月,袁譚必攻取整個北海。
最可悲的要算魏武帝曹操了,在被劉璋一次又一次揮動鋼釺撬走一個又一個本該屬於他的人後,即使是魏武帝也感到人才的匱乏,尤其是曹仁、曹洪戰死後,他更感覺人才的使用上面捉襟見肘。在修整了半年後,曹操再次一向徐州展開了攻擊,上次伐徐州受限糧草,不得不退兵,卻也給徐州造成了非常大的打擊,大量精銳被殺,無數城鎮被屠城、焚燬,雖有半年的緩衝,但實力始終沒能恢復到鼎盛之時。而曹操吸取去年伐徐失敗的原因,準備了充足的糧草,決意一戰而定徐州,將這個糧產大州控制在自己手中。結果可想而知,陶謙一敗再敗,三次向曹操求和,眼見勝利在望,曹操拒絕了陶謙的求和。陶謙見求和被拒,不得不死戰到底,他將部隊撤往下邳國,沿泗水、沂水佈防,希望依靠泗水和沂水擋住曹操的大軍,與此同時,他又向孔融和袁術求援。孔融雖有救援陶謙之心,奈何聽說袁譚正率大軍奔北海而來,自保尚不足,哪裡有多餘的兵力救援陶謙?倒是袁術,在攻取淮南後,野心更加膨脹,得到陶謙求援的書信後認為這是一個吞併徐州的絕好時機,遂即命令大將紀靈攜同客將孫策率五萬大軍救援陶謙。曹操探得袁術出動的訊息後,一面派夏侯淵率部阻擊,一面加強對泗水防線的攻擊,只要在袁術攻破夏侯淵的防線之前擊敗陶謙,他就可以回師救援夏侯淵,並將袁術堵回淮南。可惜魏武帝太悲情了,眼見夏侯淵堪堪擋住了紀靈,陶謙泗水防線也告破在即,後方又鬧了么娥子。原來,兩年前曹操乘劉岱戰死黃巾之手奪了兗州,殺了陳留名士邊讓,這些事情讓一位大人物非常不滿意,一直想要報負曹操,可是一直也沒有好機會。眼看曹操就要擊敗陶謙,實力壯大在即,他再也等不下去,說服陳留太守張邈舉兵反了曹操。被扯了後腿的曹操接到夏侯惇告急的文書,又急又怒,只得放棄到手的勝利,匆匆自徐州戰線撤兵,回師平定叛亂。面對曹操的反撲,這位大人物和張邈抵擋不住,只得自陳留突圍逃跑。結果張邈的弟弟死在了突圍途中,張邈奔洛陽投了呂布,而這位大人物劉璋一直讓徐晃觀注著,看看有沒有機會讓他叛曹歸劉,於是乎在他和張邈起兵後,徐晃便安排了探子接近,最終,在兵敗出逃途中,這位大人物決定往南陽一行。到了劉璋的地盤,再想離開可就難了,倒不是說劉璋用強,而是他被劉璋的誠心所打動,向劉璋宣誓效忠。後來漢中野戰軍團成立後,這位大人物便被委以漢中軍團參謀長之職,想必大家都清楚這位大人物是誰了,不錯,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陳宮!再說曹操,雖然平定了叛亂,卻也又一次失去了將徐州攬入懷中的良機,反而因此消耗了大量錢財、糧草和兵力,重要的是他的糧稅重地陳留因叛亂而被搞的滿目瘡痍。呂布得到張邈的報告,竟然也在傷口灑鹽,派兵攻打陳留,雖沒有攻下一個縣城,卻也將曹操撓的怒火中燒,偏又因糧草不齊、兵疲將累而無可奈何。唉,一代梟雄竟被逼到這般田地,實在讓人心酸。
再說袁術,曹操前腳撤,他後腳佔,幾乎兵不血刃就取取得了沛國、彭城國、泰山郡,而兩度伐徐,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的魏武帝卻僅僅取得豫州魯國一地。這讓袁術大讚曹操“好人啊”,不知道為他人作了嫁衣裳的曹操聽說後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得知曹操退兵後,陶謙命人給紀靈送去了大量糧食、金銀,結果紀靈一概拒絕,反向告訴陶謙的人,他們出兵的費用已經自取了,就是沛國、彭城、泰山三郡,就不需要再客氣了。陶謙得知後吐血三升,大罵袁術無恥,無論是曹操佔據的魯國,還是袁術佔據的沛國、泰山都還好說,畢竟不屬徐州,然而彭城郡卻實實在在是徐州之地,袁術此舉等於從他身上割下了一大塊肥肉啊!可是他又能怎麼樣呢?畢竟實力懸殊擺在那兒!陳珪只得勸說陶謙,這樣也不全是壞事,至少有袁術在前面擋住,曹操想要取徐州,就必然要先過袁術這一關,故曹操、袁術兩人之間必有一場血戰,如今只需要暫時忍耐,以廣陵、琅邪、東海、下邳充足的人力物力慢慢恢復實力,等到曹、袁二人兩敗俱傷後再坐收漁利就好。聽了陳珪的話,陶謙這才緩過了氣。但是暗中還是大嘆前門據虎,後門又進狼啊!
得到半個徐州的袁術可謂春風得意,大有自立為帝的打算,不過暫時被楊弘等人勸住了。
揚州太守被趕過江東後,實力損折嚴重,雖有長江天險,但袁術手下有號稱江東猛虎的孫堅的子兒、部將,這些人深諳水戰,如果袁術讓他們統水軍進攻,那麼……幸好袁術也忌憚孫策,擔心他羽翼豐滿後背叛,數次拒絕了孫策領兵征討江東的請求。孫策不甘心當袁術的奴才,一直在苦思脫離袁術的辦法,可是實力弱小的他離開了袁術這個主子,還得尋找另一個主子,處境並沒有什麼不同,想要獨立,唯一的辦法就是從袁術手中獲得一支兵馬,而後攻取江東,立足江東後,虎視天下。可是袁術的兵馬是那麼容易搞到手的嗎?這幾年雖然孫策為袁術立下了累累戰功,可是軍隊始終掌握在袁術親信手中,不被信任的他至今也沒有培養起一支嫡系部隊(也沒有膽子培養,誰知道袁術在軍中安插了多少探子,一旦他有培植親信的舉起,很可能就將面對袁術的屠刀),而自荊州突圍出來的老兄弟這幾年也被袁術當作炮灰,傷亡非常大,僅剩五百左右,幸好大將沒有損失。
至於劉繇、嚴白虎等人實力低下,不可能成為這場變革的主宰,就不多浪費筆墨記述他們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