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過去,甄英漸漸接手了家務,開始打理其王府內外。
王府事物繁忙,從臘月起,就開始準備過年。
太妃有心放手一搏,到底怕甄英年紀小,又少說話,一直在旁邊盯著一起置辦年事。
今年人多,忙裡忙外,更是熱鬧。
去歲元宵一過,宮裡就得了訊息。不等姜澈去宗人府報備,卻是皇后和太后那邊先派了司言女官過來,捧著金冊、帶著賞賜,直接給甄英也封了個郡主。
封地不大,說是郡主,到底只有一個縣城的編制,正是甄英的老家雲縣。
甄英在路上雖然沒有頭銜,可所有人都知道,王爺找回的是當年成儀郡主的閨女。
成儀郡主股故交舊友遍天下,甄英每到一地也不曾閒著,在和姜澈一起跟當官的打招呼之外,雲縣的一些訊息也得過一遍她的手。
她惦記著家中三個交好的姐妹,特地問了姜澈,能否在選女官時給姐妹們開個綠燈,直接保送?
姜澈回覆說,宮中步步驚心,處處艱險,若是自身能力不夠,貿然進宮,反倒是害了她們。
甄英只得就此作罷。
她雖然信任沈嬤嬤的本事,也信任姐妹們的實力。
可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
好在姐妹們各個爭氣,先後過了院試,甄英這才放下心。
反正有王府保底,就算宮選落選了,姐妹們到時候來王府當女官,一家人團團圓圓,豈不更加高興?
若是真能如此,就是皇帝拿公主之位來換,她也是不肯的。
還真別說,皇帝還真動過這心思。
姜澄就姜澈一個弟弟,姜源一個姐姐,姐弟三人極為親近不說,又因甄英又在外頭受夠了苦,姜澄就絕不肯虧待外甥女。
本朝少有無功的外姓女給實封,可一提是當年成儀郡主的遺孤,滿朝文武,沒一個提出反對意見,更有幾名老臣還覺得不夠,希望陛下把甄英收為義女,給個公主封號,方才足夠體面。
幾名老臣中不僅有成儀郡主的舊部,也有一心為了當今陛下的孤臣。
按他們的意思,收成儀郡主的女兒為義女,既能讓成儀郡主一派勢力歸心,同時也能給皇儲名單上添上一筆,讓諸多皇儲多一點壓力。
姜澄原本就有這個意思,特地寫了密信,派了心腹去問小姑娘的想法,知道甄英在王府極其受寵,其本人也更喜歡王府中自由自在的日子,這才作罷。
太妃雖然有心教甄英一些管家理事的法子,到底自己自在久了,閨閣裡的本事落下不少,如今得了這份教材,簡直是喜出望外,祖孫倆一起學了,都覺得收穫不淺。
姜澈去白玉京祭告太廟,九月份就帶著姜茂出發上路。甄英在家裡和吳王太妃鑽研那本《訓誡錄》,乾脆拿府裡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