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零七章 觀書喜夜長

李希聖笑著搖頭,“沒有頭緒啊。”

陳平安晃了晃酒壺,不知不覺,已經喝完了一壺酒,又拿出一壺酒,李希聖卻擺擺手,“你喝,我酒量不行,難得喝酒的。”

若說人情反覆水,世事崎嶇路。那就喝酒,唯有喝酒醉鄉。

李希聖看著那個喝酒不停的陳平安,實在無法想象,當年的泥瓶巷少年,會變得如此好酒,笑問道:“已經想好了如何打磨兩把飛劍?”

陳平安抹了抹嘴角,道:“除了一直吃金精銅錢,還需要不斷添磚加瓦。”

“佛家說一塵含數剎,道家說一與萬物,殊途同歸。”

李希聖點頭說道:“籠中雀涵蓋天地十方,井中月成就光陰長河,集一千小千世界。”

比如陳平安打算跟那位身為青萍劍宗客卿的青同道友,購買那些極為珍稀的梧桐葉。

不過沒什麼把握,估計青同不會點頭答應的,至多就是不賣只送,而且肯定只願意送出幾張梧桐葉,不會超過十張,打發了自己了事。

陳平安的心理預期,是最少三張樹葉,當然多多益善。

至於如何回報青同,不是什麼難事。畢竟以後雙方是近鄰,打交道的機會,多了去。

陳平安看得出來,青同明顯是想要開山立派的,只是比較心虛,根本不敢主動與文廟提及此事。

之前在那舊錢塘長曹湧那邊的七里瀧,在徵得這位大瀆淋漓伯的同意後,陳平安將那些被地方誌記錄在冊的詩詞內容,總計數十萬字,從書上剝離出來,化做一條金色長河涌入袖中。

此外,陳平安還曾在北俱蘆洲那處仙府遺址內,得到一本當年誰都沒有在意的書籍,上邊寫了許多悲歡離合,不同的人生故事。

自古觀書喜夜長。

陳平安在村子那邊當學塾先生,每晚都會親自書寫關於年輕遊俠跟啞巴湖大水怪的一系列山水故事。

相信一定可以給小米粒一個驚喜,就跟看一場活靈活現的鏡花水月差不多,山山水水,人神鬼仙,走馬觀花都像真。

一個年紀輕輕卻劍術超群的江湖遊俠,與擔任軍師和智囊的啞巴湖大水怪,並肩作戰,與各路妖魔鬼怪,鬥智鬥勇……

不過這個長長的故事,只有竹樓一脈的那個小山頭,才可以陪著小米粒一起觀看,其他人就別想了。

不同於那個不學無術的銀鹿,會覺得寫書太難,陳平安反而覺得有耐心長久看本書更難。

李希聖說道:“陳平安,準確說來,我們兩個還是同姓。”

其實雙方都姓陳,卻是同姓不通鄉。

陳平安當然是驪珠洞天本土人氏,李希聖的祖籍家鄉卻是在那北俱蘆洲。

陳平安點點頭,早就知道此事了。

兄妹三人,李寶瓶,李寶箴,作為大哥的卻叫李希聖。

李希聖站起身,清風拂面,微笑道:“古詩有云,功成何必藏姓名,我非竊賊誰夜行。”

陳平安說道:“這句話,得記下來。”

閒來無事,兩人並肩蹈虛,天風清涼,俱是心境祥和。

逐漸恢復前身記憶的李希聖,是在想念白玉京那兩位師弟。

陳平安則是在擔憂阿良和師兄左右的處境。

之所以沒有憂心忡忡,是因為直覺告訴陳平安,結果不是最好的那個,卻也肯定不是最壞的那個。

只是不知為何,斐然、初升都已現身蠻荒,仍是沒有他們兩個的訊息。

臨行之前,鄭居中給了個古怪說法,一個在很久以前一個在很久以後。

陳平安與師兄左右,撇開第一次短暫見面不說,其實就是在劍氣長城的那段歲月,才算勉強有點師兄弟的樣子。

左右雖說也傳授給這個小師弟劍術,但是言語之中,陳平安可以明顯感受到一點,師兄對自己的劍修身份,是不太看重的。

師兄左右更像是一位治學用功的醇儒,致力於追求讀書人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其實一開始陳平安就很好奇,只是礙於這位師兄的脾氣,不敢問。

後來陳平安實在忍不住詢問一句,師兄的本命飛劍叫什麼。

左右果然當場臉色就難看起來,只用一句話就把陳平安堵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