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成立公司

當然好處有了也需要滿足城守府的條件,就是需要接受城守府市場部門的監管,尤其是每年可以查兩次盈利情況和稅收情況。

每年都要有審計,透過審計的企業才能夠繼續的承辦下去,如果有逃稅等情況那問題就大了。

再有就是成立公司之後會得到城守府的重點關注,有問題的話會有限處理。

李德很期待商人們的轉型,到底是轉行還是繼續發展壯大,正好趕上商隊行業的變革他也想看看結果會如何。

工業化的發展必將改變幽州的商業形態,相信商隊的改變不會是第一個。

事實也是如此在城守府頒佈開辦公司的相關細則後就有大量的商人前來諮詢。

對商人來說申請開辦企業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新的發展形勢,就說商隊擴張就是奔著大型公司的運營方式在改變。

商務運輸公司對商隊來說太重要了,彷彿是見到了一個新的出路,申請之後他們發現似乎除了名字改變就沒有變動,實際則不一樣。

產業有了規模就能夠影響部分市場,南北長途線路運輸就成了新的商務運輸公司的業務。

幽州的汽車運輸還不能滿足南北長途運輸的需求,擴大後的商隊則是有這個能力,整合之後效率還更高了。

城守府的部分運輸的業務就交給新的商務運輸公司來負責,不是城守府故意為之而是開辦公司之後的商隊具備了這樣的運輸能力。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就有更大膽的,有些同行業開設工坊的商人便起了收購同行商鋪的心思,這樣就能夠滿足申請開辦公司的條件。

第二家公司則是來自幽州棉紡工坊,正式更名為幽州第一棉紡公司,公司包括兩個棉紡工坊和兩個織紗工坊,總人數多大八萬多人。

原本的廠房中使用的蒸汽動力也在內燃機推廣的時候進行了更換,現在擁有大型的仿製裝置十臺,都可以獨立完成紡紗速度是人工的十倍。

但是與人工紡紗的區別還是有些細微差別,就是人工紡紗相對更為舒服一些或許是心裡作用但實際上就是裝置加工是死板的製作導致的。

基本上屬於微乎其微的差距。

工業動力提供的紡織效果的優點太多了所以勢必會影響手工紡織,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按理說有了自動的紡織機器生產會影響紡紗工人的就業率的,實際上內燃機織布機正在逐步更新中,產量提上巨大節省了很大的成本,但是太市場空間太大了才沒有導致織布女工出現失業的情況。

八萬人負擔千萬百姓的布匹需求也不算太多,更別說還有製衣行業都是需要人手的。

第一棉紡公司申請後便享受到了稅收的優惠他們已經滿足條件要是不申請豈不是虧了。

就是跟在大勢所趨的形式才申請的公司。

第三家是幽州畜牧業公司,就是城守府下設的牛馬養殖工廠,現在以公司的形式出現。

無形之中就為養殖場提升了檔子,因為開辦公司的規模都不會小,可不是那種隨便都能夠申請的小公司。

申請要符合條件,審批都是需要現場調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