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家則是幽州汽車公司,同樣符合條件應收,人員,收益都有著非常好的市場前景。
幽州城內最熱鬧的話題就會申請公司的事情,現在的口碑就是但凡是成立公司的都是規模很大實力雄厚的。
很多商人都在觀望見到百姓們如此看法後很多人都很心動,更換一個名字就能夠得到百姓的認可以後經營好口碑還愁賺不到錢嗎。
於是幽州申請開辦公司的商人開始增多,城守府便忙活起來。
都是本著見面稅收了,對城守府的好處是未來這些公司每年都需要進行審計,還需要得到城守府的相關監管。
另外則是一些好處,能夠得到百姓們更加信任,畢竟規模大了就代表實力強了。
再有及時將諸多小工坊統一整合起來不但方便管理更能夠方便進行產業調整。
公司形式出現後,很多人工坊進行了整合就拿棉紡行業來說成立公司之後進一步的對行業起到了促進作用。
產量開始提升,要配合喜好棉紡生產出來的布匹成衣鋪都需要進行擴大經營。
布匹價格降下來後很多百姓對布匹需求量就更多了,即便自己買回去製作雖然會浪費一些材料衣服款式也會回到當初的傳統服飾但至少能夠節省很多的錢。
布匹的價格影響了百姓的需求,成衣鋪見到這樣的情況也開始大量的招人。
可問題是縫衣服這種活不是誰都能夠做的,是需心冷手巧懂得女紅之人才能夠勝任。
別以為這個時候的女子都擅長女紅,實際上有條件的都是學習的刺球與縫衣服這種工作並不是很搭邊。
再有這個時期的衣服大體上都很少利用針線縫合,只有在幽州這種地方才會流行新奇的服裝才開始流行縫製的。
繡花針也算是幽州的特產了,畢竟想要生產非常細緻的針還是要有工業基礎的,靠用石頭打磨費時費力不說也根本做不出太細的針。
幽州的針都是用砂輪磨製出來的比手工磨出來針要細緻很多。
鐵匠工坊的研發程序中就有自動縫紉機器的專案,李德給出的建議是利用固定臺採用手搖的模式進行工坊,針線粗糙一些但並不影響多少。
甚至李德還會特意研究了一種新奇的服裝縫合模式,就是在布匹的外面打上兩排的孔洞在利用一天棉繩進行連線在抽緊最後達成結,這樣就成了一種新奇的封口方式。
這樣做就需要將褲腿製作的肥大一些這樣用棉繩打結後就會出現一種大口袋的形狀一點都不影響行動。
這種奇怪的裝束製作相對容易也非常具備西域風格,推出之後到是吸引了一些人的喜歡,主要是有個性還比較方便。
不過根本上還是在與縫製的裝置。
鐵匠工坊的工匠們腦洞大開自作了一些製衣裝置對於手搖式的縫紉機到時頗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