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8.文藝宣傳隊(3)

城關小學文藝宣傳隊在胡中舟主任和於小冬老師的領導下,一個多月的時間,二十幾個小學生,竟然排練出了一臺兩個小時左右的文藝節目。節目單中有舞蹈《萬泉河水》、對口詞《革命戰士的槍》、三句半《支農趣事》、男女聲小合唱《歌唱祖國》、快板書《我是一個兵》、小話劇《兄妹開荒》、童聲獨唱《路邊有顆螺絲帽》、《一分錢》、《我是公社小社員》、《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打不盡財狼,絕不下戰場》等等。從節目單上看,內容還是足夠豐富的。

初步整合成型的城關小學文宣隊,在11月28日星期五下午正式登臺,在本校操場上進行了首場彙報演出。在縣教育局,各兄弟學校來賓的見證下,文宣隊順利完成首秀,獲得了全校師生的一片叫好和熱烈掌聲。

文宣隊排練出了一批基本節目後,就必然要履行到“群眾中去,到生產第一線去宣傳領袖思想”的職責。於是,隨著學校開門辦學的腳步,文宣隊跟隨學校“學工”、“學農”、“批判資產階級”的大部隊,到農村的田間地頭,到工廠的生產車間,到“鬥私批修”的活動現場,到堤防工程的大堤河灘不管是什麼條件,拉一塊背景幕布,鑼鼓一響,革命群眾前面一圍,就地開唱。

通常是“費猴子”負責熱場。他高聲唱出“穿林海”的長音後,蔣夢言的手風琴立刻跟上,奏出《打虎上山》的流暢曲段

現場的氛圍會立刻被烘托出來。然後就是裝扮成楊子榮的楊少華登場,亮相、做出一連串的騎馬上山的形體表演動作,到接唱“跨雪原”時,楊少華只是張嘴假唱,聲音還是從幕後的“費猴子”口中發出來的。這兩人一唱一做,聲形同步,竟然配合的天衣無縫!一整段《打虎上山》唱下來,周圍立刻爆發出雷鳴一般的掌聲。取得“驚堂一聲”的開場效果!

胡中舟主任如此設計,充分發揮了費欽的好嗓子和楊少華的好“皮囊”的雙重優勢,開場效果極佳。只是把“費猴子”變成了真正的幕後英雄,為此,“費猴子”好長一段時間不開心。

城小文宣隊最受歡迎的節目,就是梨園家庭出身的宋芳梅的女聲獨唱《都有一顆紅亮的心》。

每當“奶奶,您聽我說!”的戲腔一出,觀眾席上必定掌聲如雷、彩聲四起。

宋芳梅童嗓清亮、情緒飽滿,字正腔圓的演唱,把李鐵梅視革命同志比親眷還親的階級立場,以及對敵佔區地下工作的理解表現的淋漓盡致。配合上蔣夢言的手風琴伴奏,讓現場觀眾強烈地感受到現代京劇的獨特魅力。觀眾聽的如痴如醉,意猶不盡。

“費猴子”機智幽默的表演才能,在“三句半”《支農趣事》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現。

在分配角色時,費欽強烈地要求表演“半句”。胡主任知道在開場表演中委屈了他,就同意了他的要求。於是,他在排練和表演中都十分賣力,每當到他的半句臺詞時,他都會在敲馬鑼的同時做一個十分滑稽的表情,然後才說出他的半句臺詞。每次都因為他收尾半句臺詞的出色表現,引來現場觀眾的陣陣歡笑聲。毫不誇張地說,費欽的表演就是這個節目的靈魂。

舞蹈表演是要有舞臺條件的。只要是場地條件不好,舞就跳不起來。

但舞蹈演員們卻不甘心變成打雜的劇務。他們集體向胡主任請戰,強烈要求出場。為了能在簡易環境中表演舞蹈,他們就跳相對容易的集體“忠字舞”。

在小樂隊的伴奏下,他們邊唱邊跳,透過《大海航行靠舵手》、《我們心中的紅太陽》、《太陽最紅,毛**最親》這三首紅歌忠字舞,能把演出現場的氣氛推向高峰。

在舞蹈組的帶動下,現場演員集體合唱,觀眾們跟唱,演出現場很快就能形成幾十人,直至幾百人的大合唱!

對領袖熱烈的愛戴之情、特殊年代的集體主義情懷,以合唱的形式散佈開來,歌聲久久迴盪在演出現場的上空,烘烤著現場每一個人的情緒,使之變得更加真誠熾熱。

這是一個火紅的時代,一個文藝“貧乏”但文藝活動卻十分“頻繁”的時代。在精神和物質生活雙重飢渴的環境中,即便是一場小學宣傳隊演出,也一樣為基層群眾所喜聞樂見。也都是基層群眾趨之若鶩的好看點。

“文藝的貧乏”是指文藝生活內容單調。讓文藝缺少了人文性。文藝的內容往往無視人的情感特徵,只反映了強烈的意識形態訴求。

“文藝活動頻繁”,則是指文藝活動的發生頻率很高,在一系列的“文藝宣傳隊”演出活動中,讓普通人接觸文藝和參加文藝演出的機會增多,文藝活動在群眾中得到了普及。

當然,這是重生的蔣夢言對這個時代的冷靜觀察和慎重反思。作為身處這個時代的個體人格,蔣夢言深知除了積極參與之外,他別無選擇。

蔣夢言清醒地跟行在這個時代的洪流之中,他沒有任何反感抗拒的情緒。他在靜靜地聆聽歷史腳步匆匆走過的聲音,等待著自己身體的逐漸長成。在這個過程中,他藉助空間這個無與倫比的學習環境,懷揣凌雲之志,努力地學習著新的知識、磨鍊著新的技能、積累著改變命運的絕對實力,等待著驗證這重生機遇帶給自己的各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