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今年花落顏色改】(2)

李隆基對李林甫並非全無印象,只是印象不深罷了,但還記得他是宗室的後代、姜皎的外甥:“他現在是五品太子中允,你卻要他改任八品御史?”

“他的官職是因先楚國公才得來的,如今先楚國公已死,他也該回到他應該在的位置。”

李隆基想了想,道:“阿姜死都死了,何必對他的外甥趕盡殺絕,你當我真那麼冷酷無情?他做這太子中允也有一段日子了,便升他為國子司業吧。”

這倒是意外之喜。國子監副手司業,從四品下,掌儒學訓導之政,不僅升了職,也算有點實權了。

蕭江沅回想起李林甫那一瞬間失控的神情,竟有些暗暗期待起來。她今日給了他機遇,不知日後,他能否用行動證明自己。一個在當朝宰相看來,連個郎官都不稱職的哥奴,日後能在朝堂上走到哪一步呢?

她正想著,邊令誠急匆匆入殿來報:“不好了,大家,出事了!”

蕭江沅聞言聲音一沉:“理好思緒,好好說話。”

邊令誠忙道了一句“是”,才接著說:“張尚書和張相公打起來了!”

張相公自然是張說,這個張尚書指的則是近日剛被李隆基召喚回京,任職戶部尚書的張嘉貞。

眼下已是開元十二年,據戶部統計,自從宇文融覆田勸農三年來,全國上下足足增添了八十餘萬戶子民,同時有大量土地隨人口入籍,得稅收百萬餘貫。這對於李隆基來說可是個天大的好訊息,但與此同時,戶部的工作量也大了起來,李隆基便覺得現任的戶部尚書能力不足了。想到從前張嘉貞確實精明強幹,便把他召了回來,結果沒想到人才回來沒幾天,就又出事了。

——還是在這一晚,李隆基親自安排,於中書院所設的接風洗塵飲宴上。

李隆基不覺有點頭疼,便聽又一個宦官入內報道:“啟聖人,左監門衛將軍凱旋,人已在大明宮外了!”

右監門衛將軍是蕭江沅,左監門衛將軍正是她結拜義兄楊思勖。七月五溪蠻族作亂,李隆基便派了楊思勖率兵前去平亂。楊思勖早在開元初年就小試牛刀,已得李隆基信任與肯定,如今更不負眾望,很快就平息了亂象,贏得十分痛快。

李隆基大悅之餘,剛見到楊思勖,就讓張九齡擬製:晉楊思勖為左監門衛大將軍,加輔國大將軍銜。然後,他笑對蕭江沅道:“你這義兄數年來步步高昇,你怎麼還在原地?”

蕭江沅謙遜地道:“阿兄高升,乃是軍功之故,理所應當,無可指摘。臣無能,只能在大家身邊,於一些小事上略加幫襯,多年不升官也算正常。”

更何況今日之前,她的位置還是大唐開國以來,宦官中最高者,而今日之後新的最高者雖換了人,卻還是她的義兄,其實差別不大,都在為宦官的勢力添磚加瓦。她雖不滿足,卻並不著急,只要她身份不變,加官進爵是早晚的事。

蕭江沅身無大功,貿然升官恐會引得朝野側目,確實不如楊思勖順理成章,但這不代表李隆基不會想別的辦法,提高她的真實地位。

蕭江沅這些年來對李隆基的好,他心裡還是念著的,便道:“你這就妄自菲薄了。將軍當上,我寢方安,這便是將軍的功勞,誰也難以企及,誰都無可比擬。”

楊思勖也幫腔道:“正是。大家身邊事或大或小,千頭萬緒,若是老臣,可絕對做不來的,賢弟卻能得心應手,未曾出錯,又得大家如此讚譽,真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蕭江沅知道李隆基不是個冷心冷情之人,多年來的照顧也好,合作也好,他一定會看在眼裡、放在心上,雖然他平日裡很少表達。但她沒想到,就在今日,看似尋常如每一日,他竟突然地開口了。她更沒想到,他竟會用如此直接的表達方式,說出口的話竟也這般有份量。

蕭江沅一直以來,情緒上很少有波動,今夜卻著實感動了一番。這代表她多年的付出終於有了些許的回報,也代表李隆基認可了她作為宦官的價值和意義,儘管這並不意味著,李隆基會因此便放棄讓她迴歸女子的身份。

蕭江沅看似隨遇而安,實則並不容易知足,可今夜,她想細細品品這滋味。

這話的份量確實不輕,竟能讓一直淡淡坐在一邊安然辦公的張九齡,極為偶然地筆下一頓,就連剛剛聽聞張嘉貞和張說打架的時候,他作為張說引為同宗又大力提攜之人,都沒有任何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