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以之本不曾想過要殺了劉鼎,可當時情急之下,不覺奮盡了全力。這一劍洞穿劉鼎胸膛,令其心脈斷裂,立時血流如注。柯以之命人將重傷的劉鼎送出城外,交給朱溫。
朱溫接到劉鼎時,劉鼎已是奄奄一息。朱溫心中一陣惶恐,不敢隱瞞,星夜派人奔赴黃巢處稟報實情,請五禽谷傳人王荊來救劉鼎。王荊自隨軍以來,累救傷殘軍士於生死一線,深得黃巢軍中尊崇,奉為「神醫」。
朱溫在軍帳中來回踱步,身上大汗淋漓不斷,他把額頭擦了又擦,寬慰劉鼎道:「少俠且待,王神醫須臾便到!」
劉鼎見朱溫在一旁焦躁不安,勉強開口道:「我輩……江湖中人,本就福禍……難料,死……則死矣,將軍……無需自責……」
朱溫問道:「那柯以之已受了箭傷,怎會重傷少俠?」
劉鼎道:「是我……一念之差,不忍……殺……他……妻子……」
言未迄,一命嗚呼。自此,陰陽家傳人又少一人。
朱溫見劉鼎喪命,不覺癱在原地。不久,王荊趕來,卻為時已晚。王荊看著劉鼎已經變涼的身體,嘆息不已。
劉鼎的死訊傳到了黃巢軍中。黃巢得知後悲痛欲絕,接著拍案而起,怒道:「傳我軍令,大軍星夜奔赴宋城,限於天亮前破城,與我兒報仇!」
當夜,黃巢數萬大軍悉數將頭上的黃巾換下,纏上白布,更有許多白旗白巾甲。大軍行處,只見白茫茫一片,如七月飛白雪,落在世人頭。大軍引吭悲歌,於悲鳴聲中趕往宋城。
近十萬頭纏白巾的草軍將宋城團團圍住,四面攻打,火光照得宋城的夜空如同白晝一般。柯以之聽聞黃巢親率大軍而來,便帶傷上了城樓,排程軍民四下防守。幾番攻守下來,草軍橫屍遍野,屍體落積漸漸高過城牆。此時,宋城守軍箭矢火油諸多守城之物紛紛告罄。草軍踏著城下的屍身,紛紛登上城牆。不過兩個時辰,四面城破。
城破之時,黃巢便傳下軍令:「得柯以之首級者,官升三級,銀賞千兩!」是以三軍用命,山呼海嘯著皆要殺柯以之。
柯以之見草軍頃刻間破城,便率殘存兵將且戰且退。柯以之與數百殘兵奮力衝殺,終於殺出一條血路,退到了南城門的張巡祠之中。
這張巡祠是安史之亂平息之後,皇帝親下敕旨建造。正祠四周壘有硃色高牆,正前是一道硃色高門。進了高門,則是一條半里長的寬闊大道。大道以巨大的青磚鋪成,正中立著一座兩丈來高的鐵塔。那鐵塔共有七層,塔身精雕細琢,繪有各式的法器銘文,塔裡每一層都亮著七盞青銅油燈。大道兩旁是鬱鬱蔥蔥的松柏,將朱牆盡數遮攔。大道盡頭是一排數丈來高的石級。上了石級,是一片寬闊石臺,石臺中間便是張巡祠主殿。主殿上掛了許多匾額,正中間是上下兩道黑匾金字的題額,上面一道以篆書,下面一道以楷書,皆寫著「忠烈千秋」四個大字,這與關聖廟上常題的「忠義千秋」僅有一字之別。其餘大小匾額銜滿殿宇屋簷,諸如「青史有名」、「保境安民」之類。
那張巡祠的主殿高有五丈,廣有百步。殿前十根粗壯的漆紅木柱,有合抱之粗,顯得氣勢猶壯。主殿之中,正中供奉一具塑像的便是張巡。那具張巡塑像一臉正氣,滿目剛毅,饒是正襟危坐,仍有一丈來高。身上描金漆紅,頭戴鏤金兜鍪,身披染黃綢緞,腰懸青鋒寶劍。他身旁還有兩員虎將塑像,其中一具的手指斷了一根,便是張巡麾下的猛將南霽雲。當年南霽雲孤身突圍向賀蘭進明求援,不料賀蘭不肯發兵相助,南霽雲便咬下一指明志,隨後與張巡一齊戰死。另一個則是許遠。
朱溫大軍聚攏張巡祠前,先派親兵招降柯以之。柯以之將來人一劍剁為兩截,痛罵朱溫助紂為孽,危害鄉親。
朱溫得知使者被斬,不禁怒火中燒,便指揮草軍猛攻張巡祠。柯以之吩咐麾下眾人,雙手分持兩刀,口中再銜上一柄匕首,揮手甩頭之間皆可殺敵。柯以之等人憑欄繞柱,拼死而戰,須臾間,血染張巡祠。朱溫見柯以之做困獸之鬥,便命人堆積柴木,放火焚殿。最終,張巡祠被大火焚燬,牆門一起坍塌,草軍一鬨而入。草軍刀槍齊下,將柯以之麾下眾人殺得一個不剩。朱溫將張巡祠焚燬,將身負重傷的柯以之團團圍住。
柯以之身中數十刀,猶自立而不倒。他見麾下眾人皆死,不覺仰天長嚎,其音悲切而淒厲,震怖草軍眾人。嚎罷,柯以之看向張巡塑像,拄劍大叫道:「張公在上,我輩宋州男兒不辱忠魂!」
言訖,張巡塑像轟然而碎。草軍蜂擁而上,亂刀揮砍,將柯以之斫為肉泥,與張巡塑像的黃泥朱漆混在一起。
柯以之已死,朱溫率部覆命,迎接黃巢入城。黃巢率大軍入城後,慘笑一番後,喝令三軍道:「此城恨多極,不屠恨何已?將此城化為灰燼,雞犬不留!」
朱溫聞言吃了一驚,急道:「將軍不可!殺害公子的柯以之已被亂刀砍死,何必牽連無辜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