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百零二章 :理想

然後現在許由還在這裡洗耳朵,他倒是將功名之聲洗到了水裡,但這清水卻髒了,他的牛怎麼喝。

可見,這巢父啊,是比許由還不利功名的人。

也正是這些人和後面的莊子,共同構建出了戰國時期的道家思想。

但不要認為道家總是出世,在天下無道的時候,這些人也會出來教育門徒來改變這個天下。

比如曾授張良兵法的黃石公就是如此。

而陶黯也是這樣的背景,他就是被一些道家隱士們給培養起來的,就是去尋得明主,平此亂世。

所以陶黯明明沒什麼大來歷,卻對天下大局有著深刻的看法,而且道德高潔,不與常人同。

其實泰山軍,或者說大太到底是以何種思想來宰執規劃天下的呢?目前來說用以前的諸子百家之流都不能準確涵蓋。

因為現在大太的諸多門下重臣們,他們就來自幾乎不同的流派。

如度滿、蔡邕、諸葛珪等人就都是儒臣,只是他們各自的傾向又不同。而何夔呢,又偏向於縱橫家的意思,然後如田豐、沮授、嚴莊、高升這些人,又都是赤裸的法家。

這些人都有各自的執政想法,但想法歸想法,他們都知道無論是他們中的哪一家都不會成為日後大太的正統思想。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王上正走一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路,不論是思想還是政策,都是如此。

但無論是儒家、法家還是縱橫家,他們都是講究入世建功的,所以他們在朝堂上是能自洽的。

可你陶黯這個道家是啥意思呢?你不是講究出世嗎?怎麼也來求富貴,求名祿了?

所以當張衝任命陶黯這個道家作為高階講武學堂的首任山長的時候,很多人就反對。

他們反對的理由就是,道家的思想是和朝廷站在對立面的,畢竟你等自詡高傑之士,那不是荼毒人心,讓人學著做嗎?

要是有才華的都跑去信奉了道家,那天下誰人來治理?

所以這些人不僅反對陶黯作為講武學堂的山長,還建議張衝取締掉道家的思想,讓天下無野賢。

他們也不擔心這個會得罪朝中的一些老太平道徒,因為道家和他們幾乎就是兩種東西。

但張衝卻堅持讓陶黯做了第一任山長,而他給眾臣的理由是什麼呢?

他認為自秦以來,天下皆出利之一孔,無論是殺生以為功勳,還是讀書求取聲名,其實都是為了榮華富貴。

這個應該不應該呢?應該。

但張衝卻不希望天下人都是這樣,都是為了個利字。

他當眾說了一個新詞,就是“理想”。

大夥都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因為從來沒聽過,也沒見人用過。

但當張衝為他們解釋了後,眾人就明白為何王上要說這個詞了。

在王上的詮釋下,理想就是道理之想,是一種絕對的信念,是靠一種道理去為天下之義,為人心的。

大夥不明白信念是什麼,也不明白道理是什麼,但他們知道“義”。

不就是孟聖人說的義嘛,他們懂。

這些老兄弟們甚至還暗自竊喜,以為王上是真的義氣,這是還和兄弟們講義呀。

但一些年輕的,尤其是常年行走在張衝身邊的幕僚們,如李恆、李榕、馮熹、黃權、郭燾、吳瑞、張允這些郎官,他們卻聽懂了王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