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二月,李重照被廢,劉仁軌又被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專任西京留守,獨自主持長安的留守事務。
武則天特意寫信給劉仁軌,將其與留守關中的西漢名臣蕭何並稱。劉仁軌卻以年老體弱為由而上疏推辭,請求免除自己的留守之任。他還乘機陳述西漢呂后亂政敗亡之事,以申明對武則天的諷諫之意。
武則天得詔後,派侄子武承嗣專程前往長安慰問劉仁軌,向其解釋道.
“今日因皇帝正在守喪不能開口釋出政令,眇身我(武則天)暫時代替他處置政事。勞您從遠處勸誡,又上表聲稱年老多病要辭職,內多責備抱怨,使我憂慮不安進退無據。你又說‘呂后被後代恥笑,呂祿、呂產給漢朝帶來災難’,比喻實在深刻,使我欣慰和慚愧交集。您忠貞的操守,終始不變;勁直的氣節,古今罕比。開始時聽到這種話,怎能不感到迷惘;靜而深思,足為借鑑。而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況您是先朝舊臣,為遠近所注目。希望您以匡正補救國事為懷,不要以年邁為由請求退休。”
不久,朝廷進封劉仁軌為樂城郡公。
垂拱元年(685年),劉仁軌遵從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歷史上,在公元685年,正月二十二日(3月2日),劉仁軌逝世,享年八十四歲。武則天為其輟朝三日,命在京官員依次到他家中弔祭,追贈開府儀同三司、幷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賜其家實封三百戶。
唐中宗李顯重新即位後,因為劉仁軌是“春宮舊僚”,追贈他為太尉。唐玄宗開元(713年—741年)年間,經劉仁軌之孫、秘書少監劉冕申請,玄宗下詔為劉仁軌立碑,並賜諡“文獻”。
天寶六載(747年)正月十二日,劉仁軌與尚書右僕射褚遂良、司徒高季輔一同配享唐高宗廟廷。
而此時的劉仁軌還並沒有去世。
李行周陪同劉仁軌一起閱兵,只看見兵甲林立,戰陣如山,好久沒有體驗過這種生活了。
劉仁軌長長的撥出了一口氣,他已經垂垂老矣,能再次進入兵營,自然是感慨萬分。
劉仁軌雖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他一生都沒有離開軍隊。
龍朔元年(661年),劉仁軌為檢校帶方州刺史,會合新羅兵,大破百濟軍於熊津江口,解百濟府城鎮將劉仁願之圍。
次年,與劉仁願共敗百濟於熊津東。在孤軍無援之際,說服部眾,堅守觀變,伺機拔數柵,並攻取要塞真峴城。
龍朔三年,率水軍於白江口擊敗援救百濟的倭軍,焚其舟400艘。百濟平後,劉仁軌奉命留鎮百濟。他修屯田,訓士卒,以圖攻取高句麗。
乾封三年,輔佐司空李積滅亡高句麗。咸亨五年,率軍攻新羅。次年,破其要鎮七重城;又遣靺鞨軍渡海,攻新羅南境,殺獲甚眾。
儀鳳二年,又任洮河道行軍鎮守大使,以防禦吐蕃。
英雄當持三尺青鋒,死當馬革裹屍還。
劉仁軌看到臺下計程車兵們,精神瞬間恢復過來了。
“將士們,左武衛威武!”
顯慶五年。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平定百濟。戰後,劉仁願被任為都護,並率領左武衛駐紮在新羅。
此後十餘年間,左武衛一直都是在劉仁軌的統帥下。
劉仁軌走上演武臺,拔出自己的長劍,振臂高呼。
他的話並不多,但是卻是那麼的震撼人心。
“大將軍,威武!”
“大將軍,威武!”
.......
臺下計程車兵附和著,他們舉著長槍聲嘶力竭的吶喊著,整個左武衛都被這股聲浪吞沒了。
李行周這次是真的服了,劉仁軌果然是個天生的軍人,只一個簡單的動作,便引起如此效應。
李行周很清楚,有了劉仁軌,左武衛真的會成為復興李氏的中堅力量。
劉仁軌將劍放回劍鞘,雙手平舉,等士兵們安靜下來後,大聲笑道。
“今天劉某很高興,沒想到離開左武衛這麼多年,大家居然還如此擁戴我,劉某再此感謝各位兄弟厚愛了。另外,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人!”
此時的劉仁軌已經八十餘歲了,而且已經是大唐一等一的權臣、重臣。
但是說起話來,依舊帶著點行伍之氣。
僅僅兩三句話的功夫,就讓自己與左武衛之間的隔閡全沒了。
“李學士,上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