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六章 防狼的施秋晴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許承安

老支書當眾宣告之後,便正式開始收幹木耳了。

排在長龍最前者為趙大壯,趙建平的堂兄。

他是村裡頭最勤快的人,種木耳也最積極。

五月剛發耳基的時候,就是趙大壯最先發現並向許承安彙報。

不勤快不行,他的境況和曾經的施正宏很相似。

前幾年媳婦不在了,而自己有四個娃,大丫頭今年才十四歲,小兒子更是隻有八歲!

他比起村子裡的任何人都需要錢。

昨天村委會用大喇叭發了上午八點開始在大平地收幹木耳的通知,趙大壯天沒亮甚至就挑著家裡的木耳幹過來等著了,心心念念最先拿到第一筆錢。

趙大壯是村子裡公認的老實人,誰敢弄虛作假他都不敢。

老支書對自己這個堂侄的情況和性格自然都十分了解,然而還是讓幾個工作人員一起仔細抽檢了他家的每筐幹木耳,確定沒有問題這才逐一上稱。

施秋玲也在幫忙抽檢木耳。

么妹得知自己也能進加工廠,甚至還能安排個小組長之後積極得很,只要和加工有關的事都搶著幹,當做是提前學習了。

那邊上稱後的數報上來,耳許承安拿著科學計算器噼裡啪啦地計算總數和款項,施秋晴當出納員數錢,而老支書則用賬本記錄下來。

“72斤3兩!”

許承安很快算出了趙大壯家的總數。

這頭茬春耳的收穫就相當不錯,施家的耳場不大,卻也收了四百多斤,大約每十斤生木耳能曬出一斤幹木耳,也有四十多斤的幹耳了。

“總共578塊4毛,趙大壯到手549塊5毛,村集體提成28塊9毛!”

許承安給村民們開的收購價是8塊每斤。

袋栽木耳技術還沒出來,段木栽培產量低,而且很多擁有林木資源的村屯都還沒種木耳,導致木耳在市場上供不應求,賣得很貴,而品質好的東北頭茬春耳就更貴了,這會一斤頭茬幹春最高能賣到接近十五塊的“天價”,少點賣個十三四塊也沒問題!

還有6到8塊的利潤空間。

不是許承安黑心,市場價和收購價畢竟不能相提並論。

加工運輸人力都得成本,投放市場還得讓經銷商也賺一部分,加上納稅,這樣算下來利潤可就沒那麼高了。

一斤幹耳,刨除各種成本開支稅收經銷商和下游利潤的話,許承安個人也就能掙個兩塊多錢,這很合理。

不過這是在滄城的情況,畢竟滄城離林區,黑木耳市場相對而言沒那麼好賺,如果能打通渠道,把黑木耳賣到別的地方,還能把利潤再往上提一截。

不過就算是八塊錢的頭茬春耳收購價,也足以讓村民們歡天喜地了。

顫顫巍巍地從施秋晴手裡接過一大沓錢,趙大壯嘴都快笑裂開了。

他家窮得叮噹響,身上從來就沒有過這麼多的票子!

在黑土屯這種窮山村,半年不到掙五百五十塊錢,他之前連想都敢想!

而這只是頭茬春耳的收入而已,還能再收一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