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完年,還沒到元宵,施家就迎來了一件頗有意義的大事,那就是領取身份證。
別看身份證在後世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東西,少了它寸步難移,然而現在國內絕大多數人都還沒有身份證。
1984年8月30日,我國才頒發首批居民身份證,京都朝陽門有三百八十位居民成為第一批居民身份證的持有者,不過只是試行,當時還是用手工填寫的小卡片。
隨後的1985年,第六屆人大常委會透過並公佈試行公民身份證條例,全國各地公安機關陸續依法頒發身份證。
黑省對於該政策的響應速度很快,那邊條例剛公佈,上頭就讓省內各市開放居民申請辦理身份證的事宜了,但當時並非強制要求。
因為有些居民尤其是村民對身份證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而且不像後世那樣辦點啥事都得身份證,甚至有些人認為辦理身份證會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就拖著沒去辦,有些辦得晚還拖到了九十年代,郭嘉強制要求了,這才不得不去辦。
但是許承安就第一時間辦了,上年陽平鎮派出所申領身份證的視窗剛開放,他就帶著三姐妹去申請。
因為許承安知道這個玩意以後是誰都得辦的,有它會方便很多,尤其像自己這樣的企業家,在很多時候更是需要用上身份證。
不過剛開放初代身份證申領時的辦理週期較長,他和三女上年十二月申請,派出所那邊讓三個月後再來拿證。
吃過早餐,許承安就開著越野車,帶上三姐妹去派出所領取證件。
路上發現去鎮上派出所的村民還真不少,有些坐著拖拉機,有些買了摩托車的則自己開車。
上年剛開發辦證,老支書就開了村民大會,和村民們說了這件事,並呼籲大家去早點申領。
後來很多村民問了許承安,當時許承安的態度是自己第二天就會去辦理申請,於是不少村民們也跟著去了。
許承安在村裡的名望太高了,眾人都覺得他做的任何事都是有道理的,無腦跟著做就行。
於是三個月後這批村民也成了黑土屯領身份證最早的人。
老支書也是今天的領證者之一,身為黑土屯的支書,自然得響應號召,以身作則帶頭申請。
趙衛民開的是一輛嘉陵70,不是趙建平那輛,而是趙建平上年分紅後給自己老爹買的,平子那輛嘉陵70是公務車,他可不敢給自己老爹開,更何況有時候開摩托車比小車方便,嘉陵70還是得留著的。
見到許承安,開著輛拖拉機,帶一家子人去鎮上的種耳大戶趙躍進便開過來打招呼:“許知青,你們也是今天去領身份證啊?”
許承安降下車窗回應:“對,早點領回來,這玩意以後辦理很多事都方便!”
趙躍進笑說道:“我呀,就圖個稀罕,既然許知青說了沒壞處,那咱也就申請了!”
趙躍進就是無腦信許承安的人,因為許承安帶著村民們種黑木耳致富了,他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後來許承安說跑運輸能掙錢,他又成了村裡第二個買拖拉機的村民,而且很快就發現許承安的話真的沒錯,所以許承安有啥建議都會積極響應。
和趙躍進聊得幾句,許承安一手油門便先走了。
來到派出所,把車子停到外面不遠之處,現在能買得起小車的人少,找停車的地方容易得很。
儘管辦證視窗還沒上班,然而派出所門口已經排起隊了。
雖然有很多人不打算辦身份證,然而開放後馬上辦理申請的人也不少,那些辦得最早的人這會到了領證時間,都想盡快拿到身份證,順便瞧瞧這玩意是什麼樣子的。
還好來得早,要是晚點就大排長龍了。
過的不多會,派出所辦證視窗的工作人員來了,開始發證,許承安幾人等了二十分鐘,終於輪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