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領下身份證。”
許承安把手裡的戶口本和身份證辦理憑條遞了過去。
“好的,許老闆,您稍等啊!”
辦事人員一眼就認出了許承安,這位陽平鎮大名鼎鼎的青年企業家,態度都變得熱情了起來。
很快地,她就找到了許承安的身份證,連著戶口本一起遞還:“許老闆,這是您的身份證!”
“好的,謝謝!”
“不客氣,請慢走!”
拿證的人多,為了不妨礙別人工作,許承安便走出了派出所,在外邊等三姐妹。
他和三姐妹的戶口不一樣。
儘管插隊入戶在了施家,不過許承安入的是生產隊的知青集體戶口,也稱集體戶。
如果知青回城的話,戶口會遷回去,但是許承安選擇了留在村裡,所以他的戶口也就是黑土屯的了,身份證上住址也說明了這一點。
早期的初代身份證是用聚酯薄膜密封的單頁卡片,有照片、姓名、性別、民族,出生年月日等個人資訊,以及當地派出所的大紅印,但是沒有防偽技術,這個得等到95年才會用上。
很快地,三姐妹也領取身份證出來了,每人拿著自己的身份證看著。
“二姐夫,這一長串數字是啥啊?”
施秋玲指著身份證小卡片底下的編碼,好奇地問道。
“這個叫做身份證編碼!”許承安隨口給她科普:“是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程式碼,每個人都不一樣,要是身份證不小心弄丟了的話,補回來也是這串數字,而且,這些數字是有意義的呢。”
施秋寧聞言也來了興趣:“承安哥,它們有啥意義啊?”
“前面的兩位數字,代表的是省份或直轄市,比如這個23,就是我們黑江的省份程式碼,第三四位是城市程式碼,代表滄城,五六位代表區縣,第七到十二位是出生日期編碼……”
最早的初代身份證的編碼和後世有些不一樣,它只有15位,其中年份編碼並不完整,比如1986年,只有86兩個數字,其實存在問題,一進入2000年之後,電腦就會識別錯誤,誤認為是1900年,甚至讓系統崩潰。
施秋玲恍然:“原來是這樣啊,沒想到這張身份證還有那麼多的學問!”
施秋晴猶豫了一下,把手裡的身份證遞了過來:“承安,這身份證我也不知道有啥用,你給我保管吧。”
說話間,她還暼了身旁的施秋寧一眼。
似乎只是無意之舉,然而卻頗含深意。
身份證是公民的身份證明,把自己的身份證給了許承安,在某種意義上,相當於把自己託付給了他。
許承安深深看了大媳婦一眼,鄭重其事地接過身份證:“行,秋晴,你放心,我會保管得好好的,一定不會弄丟!”
前世,我把你弄丟了。
這輩子,同樣的事情絕對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