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回來了!”
唐明耀正準備選幾本可以看的書,並按照系統來執行時,母親李瓊從地裡回來了。
和記憶中那個頭髮花白的母親不同,這時的李瓊才三十五歲,正是人生最巔峰的年紀。常年的勞作,讓她看起來有些黑瘦,然而精神頭卻非常好,做事說話又快又利索。
“太陽曬過來了,草也鏟得差不多了。我先去洗個手,給你們兩兄弟煮飯。”母親說著就要去忙活。
和其他農村家庭不同,唐明耀在家裡是不需要下廚做飯的,別的農活也乾得很少。只有母親實在忙不過來時,他才會幫忙搭一把手。
這和他從小學習成績好,被寄予了厚望有一定關係。
用母親的話說,就是:“你給我好好讀書,將來考個大學什麼都好說!”
簡單的愛,很實在。
然而細想起來,卻也很沉重。
唐明耀沒有思考這些,站起來說:“飯我煮好了,媽你洗一下手,我給你端出來。”
說著進廚房盛了兩碗飯,端到堂屋裡的飯桌上。
桌子裡面那一側,正對堂屋大門的靠牆位置,有張掛了蚊帳的床擺在那裡,那是他和弟弟唐凌風睡覺的地方。
此時,八歲的唐凌風正撅著屁股,在床上呼呼大睡。
唐明耀走過去,一巴掌拍在他身上:“懶豬,起床吃飯了!”
拍完他就不管了,接著忙活自己的事情去。
他要先給自己選些可以讀的書出來。
對現在的唐明耀而言,小學課本大部分沒有閱讀價值,可以直接放到廢紙堆裡,只有語文課本還可以留著翻一翻,畢竟上面有不少古詩和經典文章,可以慢慢品味和學習。
倒騰了一陣,幾十本書大部分被他放棄了,剩下的除了語文課本,就只有父親唐輝早些年留在家裡吃灰的書了。
總共有五本。
一本《少林防身自衛絕技》,這是父親高中畢業,去武術學校學習時的教材;
一本《廚師實用調味配方大全》,這個是父親學武術無果,後來去廚師學校的書;
還有一本《新華字典》,正經的工具書,唐明耀從小就用著的,幫他識了不少字;
剩下兩本是《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難得可以一直存留的書籍。
唐明耀把武術和廚師的書直接掃進了廢紙堆,留下了後面三本。
“就從《唐詩三百首》開始吧。”
“從小學了太多古詩詞,卻從沒有系統的瞭解過它們,也沒有深入理解過其中蘊含的文字之美。進了大學後,以前學的就全部還給老師了,這次要深入的補補課。”
當下唐明耀把場地收拾乾淨,不用的書重新搬回縫紉機上摞著,只留下接下來要看的。
咳嗽一聲,鄭重翻開第一頁。
先看“前言”,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個名字,就讓唐明耀覺得非常陌生。
孫洙,蘅塘居士……
這人是誰?
哦,《唐詩三百首》的作者,清朝乾隆年間的進士。
對了,這個“洙”字怎麼念?以前沒見過啊。跟“豬”同音嗎?
翻了翻字典,果然猜的沒錯,念豬。
唐明耀收起了輕視之心。
讀之前,他還覺得自己看這本書,複習多過學習。畢竟自己讀書讀到了二十多歲,隨便哪兒瞟一眼,唐詩三百首上的人物和詩歌,應該都是見過的。
誰知這第一個名字,就讓他感覺到了自己知識的匱乏。
唐明耀當即拿出本子來,把“洙”字工工整整抄在上面,注音,並寫上字典裡的解釋。
接著往下看,序言大致講了作者成書的原因,以及唐朝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倒是沒有太多的看頭。
只是看完之後,他抄寫生詞的本子上,又多了好幾個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