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一章 越羽入獄

自從木梓陽栽在玉如顏的手裡,在棋藝大賽上當著全東都的面,暴出吸食五石散和身中花柳病的醜聞後,梁王對他印象一落千丈,不但取消了他與公主的賜婚,還將他的官職也一一罷免了。

一時間木梓陽從東都最耀目的青年才俊名門公子,淪落成了讓世人笑話的下賤放蕩之人。

此事發生後,木相親自押了木梓陽去梁王面前負荊請罪,當眾拿荊條將他打得皮開肉綻,以此讓梁王息怒,並將他關在府裡大半年,表面是讓他閉門思過,實則是請名醫為他治花柳病和戒除五石散。

雖然後來他治好了病,但官職上一直沒有得到重用,木相此時提出讓他去南方災區剿匪,一是為了避免讓人發現他們做下的犯法之事,再一個卻是想借此讓木梓陽剿匪立功,成為第二個穆凌之,可以慢慢接觸兵權。

木相確實是狡猾的老狐狸,不過是瞬間,這樣一箭雙鵰的好計謀就被他想到了。可是讓他想不到的是,穆凌之已是洞悉了他一切的計劃,同樣對此番差事勢在必得。

站在朝堂群臣最後邊的木梓陽聽到他父親的推薦,心裡一喜,大步上前,越過眾臣來到梁王近前,正要開口請命,卻被一聲冷冷的嗤笑給震住!

回頭一看。嗤笑之聲正是出自穆凌之。

他心頭巨震,不明所以的看著穆凌之

其實之前木梓陽與穆凌之的關係也算是交好,但不知道從何時起,兩人關係越走越遠,到了如今,已是連見面請安問一聲好都格外生分疏離。

用穆凌之的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話不投機也是半句都不想多說!

穆凌之這一聲嗤笑,聲音不大不少,但將整個大殿百官的目光都吸引過來。

眸光冰涼的看著面前的木家父子,他冷冷笑道:“據本宮所知,五石散的藥性在人的體內有很長的潛伏期,而若是本宮沒記錯的話,木公子解五石散的毒性不過區區小半年的時間,本宮實在是擔心,若是木公子在剿匪的過程突然毒發要怎麼辦?若是剿匪不成。還丟了小命,實在太過兇險,畢竟木相膝下也只有這麼一個兒子!”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譁然!

眾人皆知三皇子穆凌之向來冷血無情,做人做事從不留情面,沒想到他竟是猖狂到當眾揭木相家的醜事,半點情面都不留。

不光木相臉黑了,連梁王神情都有幾份尷。

而木相的脾氣在朝臣裡也算得上火暴的,平時經常因為朝堂上的事,與其他官員,甚至是與梁王都要以爭得面紅耳赤,如何,聽到穆凌之這要當眾揭他兒子的醜事,這口氣他如何咽得下去?

頓時,不光群臣,就連梁王都有些為難的看向場中的木相與穆凌之,感覺兩個不好招惹的人分分鐘要鬥個頭破血流。

一時間,大殿內空氣凝固,眾人感覺,兩人之間有無形的火花在激烈的碰撞

木相雙手在寬大的衣袍下握得青筋暴起,臉色一片鐵青,而木梓陽也是滿臉血紅,眥目欲裂的瞪著穆凌之,恨不得當眾撲上去與他拼命。

面對木梓陽對他的滔天恨意,穆凌之一臉的悠閒自得,想起上次祭臺倒塌時,他拿小石子謀害玉如顏,差點讓她在祭臺下,穆凌之同樣對他恨之入骨。

他心裡憤恨,面是卻是不以為然的挑釁睥著木梓陽,又冷冷道:“本宮再關心問一句,木公子的花柳病好全了嗎?”

當眾如此被羞辱。木梓陽已沒人做人,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正要衝上前同穆凌之拼命,卻被木相眼快的拉住他,並順勢強拉著他一起跪下,跪在了梁王的面前。

見自己的兒子被穆凌之當眾羞辱成這等模樣,木相心裡已是恨不得剝其皮,食其肉,喝他的血,再將他挫骨揚灰

但面上,木相竟是一片摯誠的感激道:“老臣與犬子感謝三殿下的關懷,犬子當日一時不慎,被奸人陷害做下錯事,好在發現及時,才能懸崖勒馬。在這半年裡,犬子臥薪嚐膽。改過自新,而老臣也不曾對他放鬆過片刻,倒是將他從陷害的惡疾裡擺脫出來了。”

換做其他人,這樣當眾受辱,而且還是兩朝老臣,怎麼也不會嚥下這口氣的,但木相竟半點怒氣都沒有,還一臉謙卑的細細向大家解釋木梓陽治病一事,這份肚量實在讓大家側目!

穆凌之卻感覺到了他心機的可怕!

木相的這一番誠懇至極的話,讓在場的人都有些許動容,大家都沒想到,權勢滔天的兩朝相爺,平時脾氣火暴一點就燃,今日竟在穆凌之面前如此委屈求全,實在讓人感嘆,不由讓與他關係走得近的幾位重臣都看不下去,想出面為他說話。

木相似乎長了後眼睛似的,一揚手,止住同僚幫他出面,他鄭重的向梁王拜倒,道:“俗話說,浪子回頭金不換,還望陛下看在老臣兢兢業業侍奉大梁兩代君主的份上,給犬子一次改過自新,重新為人的機會!”

說罷,額頭重重的嗑在地上,發聲沉悶的嗑砰聲!

一時間,大家都為木相這份愛兒之心感動,不由唏噓起來。

大家都猜測是因為自己兒子不爭氣,才讓木相這麼放低姿態委屈求全,而穆凌之卻知道他這樣做是為了什麼。

一想到木相的決心,穆凌之心裡寒意凌然。神色竟是凝重起來

木相越是如此放低身份委屈作態,就表示他對此番災區之事,還有越家的巨大家產勢在必得!

想明白這些,穆凌之驀然間如臨大敵,也在梁王面前跪下,直接向梁王請命,道:“父皇,兒臣常年與匪寇周旋為敵,最是清楚對付他們的方法,而南方災區一事,兒臣也是熟識,所以兒臣請命,親自帶兵去南方災區,一為整理災區的事務,一為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