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呢,好香啊!”
米娜和克麗絲進來端盤子;
在餐桌上歸置好後,克麗絲先下去通知家裡人午餐做好了,然後她就迫不及待地跑上來,伸手抓起一根春捲,就往嘴裡送。
倒不是不守餐桌規矩,而是家裡有業務時,吃飯都是手頭空了就上來吃,不用等人聚齊,早些吃好的,還能下去換班招呼客人。
“好吃呢,哥哥。”克麗絲一邊咀嚼一邊點頭道。
“克麗絲,用叉子。”米娜提醒道。
“沒事,就用手吧。”卡倫自己也是直接用手拿春捲,再在裝著果醋的碗裡蘸了蘸;
家裡果醋的味道和白醋差不離,卡倫不是很滿意,他還是更習慣鎮江香醋。
米娜給卡倫盛了碗湯,按照以往習慣,喝番茄蛋湯卡倫也喜歡加醋,但他還是有些抗拒果醋的味道。
一口湯入喉,
卡倫深吸一口氣,
一時間感動得有些想哭。
倒不是饞的,而是經歷了這麼大一個變故後,“家鄉”的食物,能夠給人帶來一種心靈上的慰藉感。
再多的“雞湯”,也沒有可以入喉的湯來得更實在。
米娜與克麗絲吃得很香甜,她們用春捲和茄餅來蘸黃燜雞的湯汁,不過卡倫拒絕了米娜給自己盤子裡盛黃燜雞的舉動;
他沒煮米飯,而沒米飯的黃燜雞是沒靈魂的。
“哥哥,你以後也教我烹飪好不好?”米娜說道。
“還有我,還有我。”克麗絲也期盼道。
“嗯,好的。”
這時,瑪麗嬸嬸也走了上來,見到餐桌上的食物,很是驚訝道:“卡倫,你做的?”
“是的,嬸嬸,您嚐嚐。”
“好。”
瑪麗嬸嬸用叉起一根春捲,咬了一口:
“嗯,很美味,你什麼時候學的烹飪?”
“書上看的。”
“真的麼,好厲害,以後家裡可以增多一項服務,我們請的大廚為客人精心準備的簡餐。”
“好的。”卡倫禮貌回應,今天只是小試牛刀,他還會做很多菜,上輩子實現小財務自由的他,經常全國各地旅遊,不為拍照打卡,而是專門尋覓地方美食;
尤其喜歡也擅長川菜。
瑪麗嬸嬸坐下來,繼續進食,吃東西的時候還不忘嘲諷道:
“來弔唁的人並不算多,送奠金的就更少了,居然還有隻送一束花的,嘖嘖,一看就是從隔壁馬克太太家院子裡順手摘過來的。”
生產力發展水平才是習俗風俗出現的根本原因,畢竟,婚喪兩件事上,都是需要親朋幫襯的,所以奠金的出現,也是有其合理性。
不過根據“卡倫”記憶,在這裡婚禮可以不送錢而送禮物,但有時候新婚夫婦會做出想要的禮物清單給親朋,其實差不離。
而且,比起禮物,大家還是更願意收到現金。
“那能回本麼?”卡倫問瑪麗嬸嬸。
“所以他們包了下午場,下午住外市的親戚來,裡面應該有送奠金豐厚的吧?”瑪麗嬸嬸喝了一口湯,繼續道,“不過無所謂了,少點收入我們也能樂得清閒。”
大傢伙相繼上來用午餐,都一致表現出對卡倫廚藝的讚揚。
食物排序的話,春捲最受歡迎,羅恩與保爾下午時,還特意又上來把剩下的已經涼了的春捲給掃空;
爺爺上來用午餐時,卡倫就站在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