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不謀而遺蹟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微,驗之事不忒,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九陰真經》總綱精奧無比,短短千百字,楊逍細讀下來卻有一種壓力感,除了總綱是由梵文音譯書寫之外,這總綱還晦澀難懂。
楊逍一邊看總綱一邊竟然有一些躍躍欲試,喜不自勝之意。
《九陰真經》的作者黃裳不但讀遍道藏,更精通內典,識得梵文。
《九陰真經》的總旨就是梵文音譯而成。真經最高秘奧,全在總綱之中,前面所有難以明解的關鎖,總綱乃是鑰匙。
總綱短短五千言,不但包含武學境界,還有修習之法,及修習後的妙處。
幸好楊逍做事一向謀定而後動,謀略周全,因此早早的便將梵文學習了。
楊逍早就知道,總有一天會遇到《九陰真經》上的總綱,自然不會留下這破綻,再加上這具身體原來的主人熟讀波斯文字,在語言翻譯上頗有天賦,因此楊逍學習起梵文來也是如魚得水。
他本就是教中負責整理明教各種典籍的人,因此再找一些懂得梵文的西域之人學習便是順理成章。
黃裳所著的《九陰真經》以道家武功為主,本來就是陰柔屬性,九陰極盛,乃成為災。
黃裳之所以命名為《九陰真經》,原本就有陰陽不調,即成為災之意。
這《九陰真經》的總綱講述了陰陽互濟,陰陽調和的治理,糾正道家但重陰柔的缺失,比之真經中所載的功夫更深了一層。
尤其是真經中等功夫,對於療傷頗有奇效,楊逍熟讀總綱之後倒也不著急療傷,繼續往下看去。
“或身騷動,或時身重如物鎮壓,或時身輕欲飛,或時如縛,或時奇寒壯熱,或時歡喜躁動或時如時如有惡物相觸,身毛驚豎,或時大樂昏醉,凡此種種須以下法匯入神通。”
這是總綱之中講述修煉之時所遇到的種種意象和心境波動之時所產生的種種變化。
這諸般怪異境界,原是修習上乘內功之人常所經歷,只是修士每當遭逢此境,總是戰戰兢兢的鎮懾心神,以防走火入魔,豈知竟有妙法將心魔導化而為神通,總綱真是無上寶訣了。
直到此時,楊逍才將記載總綱的書卷放了下來,而後常常嘆息一聲。
他這些年武功精進,修習的無不都是上乘內功,尤其是《九陽真經》和《乾坤大挪移》,作為當世的頂尖功法,也是楊逍能夠力壓明教群雄坐定教主的資本。
九陽神功內力自生容萬物於一體,楊逍在機緣巧合之下於寒潭中將九陽神功練到大成,達到陰陽相濟生生不息的地步。
正是憑藉著九陽神功融會貫通的武學至理,天下武學皆附拾可用,因此楊逍才能夠在光明頂密道之中一蹴而就,將《乾坤大挪移》練至第六層。
《乾坤大挪移》的第七層心法,又比第六層深了數倍,當時一時之間難以理解。
後來楊逍也時常揣摩,再加上他武學境界和眼界日進千里,可是這最後的第七層心法卻始終未能修煉成功。
平日裡參悟也是阻礙重重,直到篇末,共有一十九句未能練成。不過楊逍卻不以為意,並沒有強練,反而刻意不去想這一十九句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