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二百一十六 女兒

小山晚飯前就回來了,吳嬸心裡很是欣慰。

小山這個年紀的少年人,很少有能在家裡待得住的,總是想往外跑。吳嬸以前曾經擔心過,家裡一直住在鄉下,突然遷到京城這花花世界來,怕小山一下子心就放野了。吳叔把他送走學武,吳嬸一面是捨不得,一面覺得,兒子能老實待在山上也不算是件壞事。過年他回家來,那還不得跟樊鳥出籠一樣,可勁兒的撒歡啊?

“你們今天都做什麼了?”

小山進屋先咣咣灌了兩大杯茶:“渴死了。”然後又匆匆出去,吳嬸不知道他去幹嘛,桃枝趕緊跟上去,結果馬上又回來了:“少爺去方便了。”

吳嬸笑著罵:“這毛病從小就有,怎麼老大了還這樣。”在外頭一玩兒就想不起來方便的事兒,等要回家的時候才覺得內急。既然急,在外面隨便找個揹人的地方解決了就行唄,反正男孩子也不用講究那些,可他非得忍到家,小時候尿過幾次褲子都是因為這個,吳嬸氣的還為這事兒揍過他。

小山回來頭一句話問:“晚上吃什麼?”

“晚上吃餃子。”吳嬸說,完了納悶的的問他:“你中午吃的什麼?”

“別提了,我也不知道吃的什麼,也沒吃幾口。”

“不是和同窗一塊兒?怎麼,玩的不痛快?”

阿青也好奇的看著他。

“先前還行,後來差點兒打起來,飯也沒吃幾口。”

這下吳嬸更納悶了:“怎麼會要打起來?你沒事吧?”

“我沒事兒。”小山說:“我爹說的一點兒都沒錯,禍從口出,這說話不謹慎就是容易得罪人。說起來我們也不算熟。今天去的人裡有個姓樓的師兄,他平時脾氣就不太好。在一塊兒說話的時候,有人說起什麼臨陣脫逃的笑話來,他非說人家是指桑罵槐有意諷刺他。本來嘛,這事兒兩邊都軟和點兒,解釋清楚就沒事了。可他口氣太差,說笑話的人本來沒有什麼旁的意思。被他這麼一激。偏不退讓,吵了幾句兩人就要掄拳頭了,我們在旁邊勸了跟白勸一樣。硬把他們拉住了。可是兩人隔著酒桌還互相吹鬍子瞪眼,誰有心情吃飯哪。散了以後,怕他們出了門就打起來,我們幾個人分了兩撥。分別把這兩人送進家去才回來的。”

吳嬸聽了這事兒倒是點點頭:“你們這麼做也算妥當了。就是這件事情應該當場說開了才是,兩個人心裡都存了火。誤會沒有說清。回家去以後再琢磨這事兒,只怕火不會消,反而會越燒越旺。小誤會不說清,說不定將來會釀成大禍的。你問問你方師兄。還有你同窗里老成一些人的,給他們傳個訊息說和說和,這事兒不能拖延。”

小山點頭應了。

晚上一家人圍著大圓桌吃餃子。吳叔吃餃子必得就蒜和醋,還想再來杯酒。吳嬸讓人把醋碟、蒜泥都備好了,酒沒有給他:“你這幾天可沒少喝,今天就省了吧。”

妻子發了話,吳叔也不堅持要酒喝。

大妞吃餃子喜歡蘸芝麻醬和蒜泥,阿青和吳嬸口味一樣——什麼都不喜歡蘸,就吃餃子本身鮮香的原味。阿青做菜也不喜歡放重醋辛辣,總覺得這些會把食物原本的鮮味兒都蓋住了,吃的滿嘴都是調料味兒。

小山嘴裡塞的滿滿的:“在山上的時候……可想家裡的餃子了。”

大妞在一旁咯咯笑:“你把嘴裡東西嚥了再說。山上不包餃子吧?”

“這麼麻煩肯定不會做的。”吳嬸示意桃枝給小山端了碗湯,怕他吃的太急噎著了:“又要和麵,又要調餡兒,還要擀皮,還得包。山上那麼多人,那得包到什麼時候才夠這些人吃的?再說餃子這東西,不過年過節的,咱們家常也不是天天做啊。”

阿青細嚼慢嚥的,還顧著小石頭,她調的餃子餡兒,和麵的時候還加了蛋清。不過在和麵上頭,廚房裡的人比她強,她這兩年不怎麼做活,沒手勁兒。

小石頭也坐在桌子一角——椅子上加了一圈兒固定繩,他想跑也跑不下來。阿青把餃子用筷子夾碎,一點一點喂他。說起來小石頭快一週歲了,等他的週歲生辰一過,阿青就真的要離開家了。

小石頭吃東西和他哥哥一樣,一個字形容就是香。不挑食,吃什麼都香。尤其今天這餃子很對他胃口,餃子餡兒不用說,是剁碎的,不用怎麼嚼,麵皮兒也軟和好消化。不過即使如此,阿青餵了他兩個餃子以後也不敢再餵了,端了餃子湯來喂他喝了一些,都說原湯化原食,吃餃子就得喝這個湯才更好消化。

被小山說起酒桌上的事情一岔,阿青到晚間才想起來問他那件事。

“今天你出去的時候,門口坐著車來找你的人是誰啊?是不是姓薛?”

“不是啊。”小山摸著飽飽的肚子,有點兒懶洋洋的說:“其實說起來他不算我們同窗了,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他也不在,他是單找我來說話的。”

“真的不姓薛嗎?”

那難道是思敏看錯了?

不會啊。她這個人心很細,觀察力和記憶力非常驚人,從花會上她畫的那張遊湖賞荷圖就能看出來,一共多少人,穿的什麼衣服梳的什麼頭髮戴的什麼首飾,她一樣都沒有記錯,畫的十分細緻。要說她會記錯看過的車子,阿青覺得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