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章 凌亂君心有還無

蔡邕見如意一身戎甲而入,身形精幹而修長,比之一班男子將領也不落下風,而蔡邕腦海之中卻滿滿都是她昔日幼小的身影。

當年呂布破敗,相府遭遇劫難變故,如意孤身流落在外,幸得蔡琰將她收養,視如己出,蔡邕當年不知其身世,憐其孤苦,是以常將她伴與左右,如親孫女一般疼愛。

此後情勢明朗,如意北還安邑與父母團聚,那時蔡邕才終於知道了如意的來歷,常在私下感嘆,此女雖出身富貴,卻早受世間苦楚。

再後來,蔡邕雖也在安邑為官,但他為避嫌隙,並不與呂布走的太近,實在沒有機會接觸到呂布內眷,多年不見昔日幼子,常引為一件憾事。

此刻終再見於洛陽,心中澎湃之情自難平息,定定看著如意身影,眼中淚花浮現,蕩起陣陣漣漪。

如意亦早注意到了蔡邕的舉動,她當時年幼,不過兩三歲,許多事記不得清楚,但當年被侍衛顏一護衛著,從數萬亂軍之中殺出重圍,血肉橫飛,鮮血就在眼前激盪,那一段的記憶尤為深刻,即便此後迷夢之中也常自驚醒。

在蔡府的那段寄人籬下的歲月,她並沒有再受苦楚,蔡府眾人對她關愛有加,讓她當時幼小的心靈多受安慰。

因此,即便是多年之後,她對於當初的那些人和事,卻沒有半點遺忘。

這時看到蔡邕情真意切的目光,如意緩緩近前行禮道:“您近來可好?”

蔡邕老懷安慰,看此女並未將他遺忘,不枉他當初的一番愛護,連聲道:“好,好,好。”

三個好字字字疊加,道盡了蔡邕此刻心中情義,都說人一老便會念舊,再見此前美好更加茁壯,又怎能不令他激動難已。

如意近身輕語道:“此地非說話之地,待宴席結束,我再向您請安。”

眾人入席,彌衡作為東主,舉杯道:“王校尉奉君侯調令前往南陽公幹,臨行前特意命我為諸位將軍接風,以賀此戰馬到功成,諸位請了!”

說完一飲而盡,眾人一聲喝彩,皆都一飲而盡。

如意卻只是淺嘗即止,在一眾將領官吏當中,唯有她一人與眾不同,以女子之身位列其中,顯得尤其醒目,她自不能顯得太過豪放,被旁人恥笑。

如今朝廷雖頒下女子為官的公文,但受世俗影響,女子大多都羞於拋頭露面,即便有此雄心者,也多是低層府衙女官,能夠領兵殺敵者,絕對是絕無僅有,僅如意一人而已。

如意雖是女子之身,但她素來為君侯掌上明珠,自幼研習武藝為眾人所知,宜陽一戰,如意獨戰曹軍精銳數千人,以一人之力挽狂瀾於即倒,殺伐之烈讓人側目,此戰威名早已從宜陽傳遍朝野。

在場眾人早就仰慕,此時見其臉上稚氣未脫,端端還是一個花季少女,卻哪裡是傳說中的收命女閻羅。各自心中驚異莫名,只能嘆息道:果然是將門虎女,不輸乃父風采。

宴席散盡,如意獨留蔡邕,以敘當年情義。期間如意以孫女自稱,讓蔡邕受寵若驚,如今如意身份不同往日,呂布權勢也不可與當初同日而語。此女卻還能以舊禮相待,實令他感動,二人一老一少,便如親密無間的摯友,暢談至夜深方散。

如意在洛陽盤桓幾日,但覺宵禁令取消之後,洛陽終於恢復了從前的幾分風采,雖還是到處有斷壁殘垣無人收拾,但在沒有外憂內患之下,洛陽百姓皆都幹勁十足,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

由於洛陽兵力空虛,僅有的屯田兵也將要面臨秋收大事,彌衡便請命如意出任洛陽巡城都尉,以保洛陽在秋收之時不被歹人乘機而入。

如意自認辦砸了此前差事,不敢輕易允諾,便問嚴超、陳海的意見。

嚴超自然是認為如意應當遵循君侯之命,儘早返回安邑,否則他這個護衛的差事豈非無窮無盡,何時才能有機會上陣殺敵?

陳海卻不以為然,道:“綺玲回安邑又能如何?不過是繼續往神州學院罷了,此來經受艱險無數,正該迎難而上,一展心中抱負,才不負平生之志,此時回去固然平安無事,可這是你想要的人生嗎?”

嚴超素來當如意如胞妹,實不想她經歷險難,聞言怒斥道:“陳子慶你為何要蠱惑綺玲,沙場之上刀槍無眼,若她有毫髮損傷,我唯你是問。”

如意寂寂而坐,回想此前經歷,統兵作戰終究非她所長,若強自領兵,不過是害了軍士性命,戰場之上不僅需要勇於攻取,更加需要懂得取捨,她自問無法視人命如草芥,更加難於捨棄己方兵卒的性命,太過心慈手軟,絕無法做到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境界。

一時間竟似有所悟,千頭萬緒紛踏而來,不由輕笑出聲,颯然道:“我懂了,我的未來不在這裡。”

喜歡三國之狼行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狼行天下手打吧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