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9章 以退為進,海闊天空

楊修此言一出,一幫相府心腹武將謀臣無不神情亢奮,大殿之上百餘人,皆都出席,跪滿整個大殿廳堂,一齊宏聲道:“請君侯再進一步,我等願效犬馬之勞,萬死不辭。”

呂布看著殿下上百人黑壓壓跪滿一地,就連一向老成持重的司馬朗與陳琳等人,也在人群之中,竟也落了這些俗套。

這叫呂布不禁有些氣苦,他並不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野心,而是對於稱王稱霸之事呂布根本就沒有想過。

自他當年在邙山腳下,救下當時還是陳留王的皇帝之後,呂布便常把皇帝看做是孤苦伶仃的可憐孩子,每每視之都會想起當年他流落小孟津,滿臉都是灰塵汙垢的樣子。

此後多年,自丁原遇刺以後,呂布一人把持朝政,將羸弱的皇室護佑在覆巢之下,自然更有一份舔犢情深的意味。君臣二人雖名為君臣,實則如師徒父子。

呂布成了當時幼小皇帝幾乎唯一可以依靠之人,而呂布又何嘗不把幼小的皇帝當做是子侄一般真心對待,否則此後皇帝長大之後屢次冒犯丞相威嚴,甚至對相府之人暗施算計,險些加害到了相府內眷,而呂布卻並沒有以牙還牙,僅僅只是剪除了皇帝的羽翼,將他禁錮在皇宮之中而已,至於日常的用度花費,卻連一分都沒有少過。

並不是呂布不愛權勢,實在是他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初心,與自己當初的志向背離其道。

陳琳倒也罷了,只是一個迂腐書生,可司馬朗被呂布視作平生知己,許多心裡的話呂布甚至只向司馬朗一人訴說,在許多事情上,即便是嚴秀麗也只能排在司馬朗的末位。

如果有一天,呂布自己駕鶴西去,那在臨走之前,呂布一定會最後一個召見司馬朗,託付給他家小妻兒,還有這來之不易的半壁江山。

只是沒想到,就連被他視為知己的司馬朗都成為眾多勸進大軍中的一員,迫使呂布違背本心,做出他並不願意做的事。

“為什麼?”

呂布的聲音有點冰冷,就像殿外呼嘯的北風。

眾人彷彿心中自有默契,或著也是知道呂布此言是問與誰的,皆都把目光轉向了司馬朗。

“君侯想想,我們自洛陽相識以來,輾轉南北縱橫東西,期間打了多少艱苦之戰才換來了今日的成果。如今我軍威震四海、天下歸心,就連民間百姓也只知道安邑有丞相而不知皇宮有皇帝。世子大族眾心歸附,四方豪傑俯首稱臣。若君侯不思進取,必會因此而怠慢天下擁護君侯的志士人心。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君侯懸而不進,得而不取,豈不知會讓忠心依附之人心寒。君侯可知,我等兵將十幾萬,有幾人是因為忠義大漢而跟隨君侯的?又有幾人是想要跟隨君侯打出一個嶄新的天下來?”

司馬朗言語樸實無華,並不過於修飾,但其中滿含的情義,卻著實讓呂布心中一動:難道我呂布要被迫當皇帝不成?

“不行,絕對不行!我呂布就是餓死,就是因此而陷入土崩瓦解,將帥離心的境地,也不會做一個有始無終、見利忘義之人。”

呂布的話斬金截鐵,毫無迴旋的餘地,這讓一眾跪拜勸進之人如何能善罷甘休,無數激烈之士紛紛仗義執言。

“君侯三思,我認為眼下當時最好的時機,皇室勢力微末,而君侯的聲望早已經足夠取代皇室,即使在大族名門當中,君侯也在多年的善政中播下了開明賢聖的好名聲,如今民心軍心眾望所歸,君侯若還一意孤行,勢必會讓將士與百姓失望。”

高順是呂布帳前第一大將,幾乎呂布一半的兵力都歸高順節制,若分割開來,這天下除了呂布自己,只怕沒有其他諸侯能夠與高順在兵力上旗鼓相當。這番話,自然是高順所說。

有了高順帶頭,一眾武將紛紛請命,趙雲、顏良、魏越、魏續、郭汜、牽招、丁旭等一干功勳卓著的名將紛紛進言,請求呂布能夠聽從軍師與大都督的勸告,能夠再進一步,讓這天地再換新顏。

面對氣勢如虹的勸進,呂布並沒有多少壓力,只覺得異常的滑稽可笑,這天下還有逼著讓人當皇帝的?後世有陳橋兵變,如今難道還想來一個相府兵變不成!

呂布不願意的事,沒有人能夠勉強。

“放肆,百官是你們,萬民也是你們,只你們能代表天下萬民之心?我呂布是成是敗難道還有你們評判不成。難道我不進一步,你們都將離我而去嗎?”

呂布一番話聲色俱厲,不禁讓殿中百餘人冷汗直流,他們聚眾勸進,又何嘗不是以眾人之威要挾丞相。之所以如此,還不是因為呂布多年來一直不求上進,似乎全沒有一點不臣之心。呂布沒有,可殿中百餘人中,有一多半都存下了改朝換代的心思,因此只能出此下策,以眾人之心,希望換取呂布再進一步的機會。

眾臣雖然情切,但如此良機去而不返,如果錯過了今天的機會,只怕今後未必會有今天的良機。是以殿中百餘人依舊跪滿一地,一言不發與怒目而視的呂布兩方對峙,似乎並沒有妥協的意思。

呂布第一次發下,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勢力,竟然在這一刻不受控制了,文臣武將無不與自己的意志截然相反,雖然是勸進的好意,可呂布此刻的心裡,卻是一種難言的恐慌,就像是看著一隻餵養多年終於成長圓滿的猛虎,此刻正對著他大聲的咆哮。

“你們,好,好,好!你們可真是我得用的好部下,莫不要你們來替我當這個丞相吧,是進是退全由你們自己做主,我現在是管不了你們了!”

呂布語氣中的森森寒意顯而易見,任是再遲鈍的人也能體察出他此刻心中的憤怒。可眾人自持一片忠心,又攜眾人之意,所謂富貴險中求,不逼呂布一把,他豈肯就此身當大任,做此大不韋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