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作家,稻花的改革三部曲,北平文藝剛剛推出,反響不小。
前兩部,下崗記和創業記,已經成了改革開放派必備寶典,有些人甚至直接拿來當教材,一步步的跟著學。
或許是現在的計劃經濟變數小,或許是一些其他的巧合,反正還真給他們弄出了點成果來。
當然,沒出成果的也怨不到書上,人家寫的清清楚楚,也確實有人做出成果。
自己沒成果,只能說明自己不適合,或者是自己沒找對方向。
一篇小說就能掙到三百萬,不敢想象三篇能有多少錢,買它!買了它還愁沒錢嗎!
買別的小說,可能還覺得手頭緊緊巴巴的,買改革三部曲,再緊巴也不能緊巴它!
不投入就想暴富,天上不會掉餡餅。
之前沒有買到那兩期期刊的人更是摩拳擦掌,他們之前沒搶到,現在買更划算呢!
他們給每個書店分發了之前就計劃好的書籍數量。
“這個真的不夠賣,每天光過來問我的就有十幾二十個人,才一千本,你讓我賣給誰去。”
他們這麼大個書店,每天人來人往這麼多人,一千本,也不知道夠頂幾天的。
“你先賣,真不夠還會給你補的,我們要送的書店這麼多,都給你了,別的書店不就沒了。”
北平的書店是大書店,分配的相對較多,還有很多偏僻的地方,偏遠的小縣城,他們那裡也有新華書店,不能厚此薄彼,大家都要有。
區別只在多少上。
“行吧行吧,到時候不夠,你可要儘快補貨。”
“放心。”
等到負責送書的人走了之後,簽收書籍的人首先從書堆裡拿出幾本,這是他要買的,剩下的才是放書架上的。
一本書的價格,三篇小說,賺了,之前要花兩本書的價格才能看到李稻花的兩篇小說呢。
剛一開始銷售,書店就像是要免費送雞蛋一樣,櫃檯前擁擠的都是人。
年輕人甚至擠不過上了歲數的人,那些人不僅力氣大,還會講戰術,有的後發先至靠的就是戰術。
“同志們!同志們!給我們年輕人點機會!讓我們先買!”
“不當人子!你家沒有老人啊?不說尊老愛幼讓著我們,反而讓我們讓著你們,怎麼好意思的!”
老人怎麼了,老人也需要學習,老人更需要學習,六七十歲的人,正是闖的年紀,多少人還能被單位返聘呢。
等到老人們買完書離開,書店也沒剩下多少書了。
老人家幹了一輩子,有的是錢,只要是來新華書店買書的,那手裡都不是一本。
他們有時間有錢,除了給自己買,就是幫家裡孩子買。
“沒有了,大家回去吧,想買,我們書店還有別的書。”
“我們就買三部曲,你們什麼時候有貨?”
“不知道。”售貨員沒好氣的回。
天氣越來越熱,這麼多人來買書,本來就已經夠忙,夠煩躁的,還這麼多問題,真是討厭。
售貨員啪的一下把手裡的扇子開啟,自顧自的給自己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