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活閻羅殿 第四十五章 大佛寺法事

“這大佛寺啊乃是古剎,究竟在這裡多少年了早就已經沒人知道了。”這裡是拈花山大佛寺的大門前,說話的是一個說書人,他鬍子不長,可是頭上還帶著方巾,看起來像是一個落魄的書生,最開始講的時候他介紹自己是一個秀才,面前已經聚集了數十個圍觀的人,要知道這寺門一直緊閉,就算是聽聞傳聞要來到大佛寺的修士還有凡人,也都不知道大佛寺的具體情況。

這裡已經匯聚了幾百人,寺門前的空地顯得很熱鬧。

三日之前大佛寺竟然在山下的大佛鎮裡張貼了幾張佈告,大體意思是在今日會度化一名已經入魔的妖人,這妖人入魔之前也是和尚,聽起來還是一個蠻厲害的和尚,這是大佛鎮的凡人的想法,因為這個妖人和尚的法號他們認得,也能明白,叫做一生。

這妖人已經完全入魔,殺人成性,聽說幾百裡外的數個村子都被他屠戮,而這人也還算是個有些道行的僧人,自覺殺人太多罪孽太重,所以來到了大佛寺附近,想要贖罪,大佛寺為了抓住這人也是費了很大氣力,因為雖然僧人心中有著善念,可是入魔之後只有惡行,使得本來好心幫助這僧人的大佛寺有些折損——再之前的時候大佛鎮中的鬥法自然也讓人有所耳聞。

雲州民風不可說是淳樸,更多的是簡單,凡人不知道修行中人,也不動修行是什麼樣子,更多隻是知道神仙高僧的喊,羅漢菩薩的叫,而云州的修行中人也是很低調,就像是大佛寺,這一次要不是要度化妖僧,也不會廣貼布告,除了大佛鎮,還有周邊幾十裡的數個村落鎮子的人,都來了。

這些都是告示裡寫的。

大佛寺實在是太過神秘。這時候能夠有一個說書人講出來這裡的故事還是很吸引人的。

“咱們先說說著拈花山,其實拈花山也是有典故的,之前有一個得道高僧來到這裡,這裡本來也有一座山,名字已經不可考究,高僧登山而上,見到一隻妖怪,這妖怪生的是六腿五臂,身形巨大,大概有五六十丈。”

“喂喂,說書的,五六十丈有多高啊!”這是一個後面很遠的農家漢子大聲問的,這一問引得周圍人都大笑起來,不過是有多少人是真的在笑,有多少人是也不知道五六十丈有多高而跟著一起笑,這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五六十丈……我估計兩丈高就有三個多你了。”說書人的反應也是快,他的回答又是引發了這些看官的一陣大笑,等笑聲差不多結束了,說書人不知道從什麼地方變出來一個水袋,抿了一口潤了潤嗓子之後繼續說道:“這拈花山就是當時這位高僧遇到了這妖怪的地方。”他手上還有比劃:“這妖怪巨大的就好像是頭頂住了天,手掌大的好像是半個城鎮,妖怪看到高僧之後就是合掌一拍——”

說書人的手掌拍在一起,嚇得蹲在前面的幾個小夥子一哆嗦。

“那這高僧身下閃著金光,他腳下的大山都已經碎裂了,他竟然毫髮無傷,然後他嘆氣:這山上多少大好生靈,你竟然一巴掌拍死,這是不對的。然後高僧佛唱一聲,就手做拈花:不如你就作為這裡的新的山嶽孕育生靈吧。”說書人學了一下以手拈花。後面的人卻不願意了:“喂,酸秀才,我們後面的看不到啊!”

說書人說道:“那就湊活聽一聽,不才只是說書,要是有人能夠一口氣把這前前後後都演繹出來,山崩地裂,佛法金光,那才是見鬼了。”

後面的人也只好伸著脖子看,一些隱藏其中的修士知道什麼是拈花印,可是也有一些只是知道大佛寺名聲,可是既不瞭解佛法,也不瞭解修行的凡人,他們只能從說書人的手上知道這些。

“而只是這一手,周圍山石竟然都應聲聚合,大地上的所有石頭塵土,樹木藤蔓,都衝向了這隻妖怪,然後聚合在它身上,雖然這妖怪有著滔天巨力,可是這高僧實在厲害,竟然一口氣把周圍的石頭都搬空了,讓這妖怪再也掙脫不開,這就成了一座全新的山,後來這個故事被人知道,就叫這裡拈花山,所以拈花山周圍的村鎮都是低窪盆地,也是有道理的。”說書人講起故事來口沫四濺,搖頭晃腦,還真的很像是一個以前好好讀過聖賢書的秀才。

秀才吟詩作詞寫文章,寫的高興了都這樣,至少周圍的人是這麼想的。

不等說書人繼續講拈花山之後修建大佛寺,就好像是一陣春風吹過心田,也不知道是耳邊還是心裡響起了一句話:“諸位施主,時辰已到,可以入寺了。”這聲音是個老者,給人一種穩重的感覺,就好像聽到了這個聲音,就讓人感受到了一種平靜——

只是聽到這個聲音之後不到三息,剛剛聚攏在寺廟門口的一大幫人都已經走了個精光,全都魚貫而入到了大佛寺開啟的寺門,寺門不大,很是陳舊斑駁,可是同時卻有一種古寺的沉重在其中。

“喂,不聽完就算了,聽了這麼久連錢都不給嗎?賞口飯不行給口水喝也成啊!”說書人無比沮喪但是又不死心的高聲喊道,不過就連那些上了年紀潛心拜佛的老年人都沒有多留,慢慢悠悠不疾不徐卻已經穿過了寺門。

說書人最終只好無奈的依靠在牆邊上坐下,然後有些可憐的看著自己已經露出腳趾頭的破草鞋,喃喃道:“什麼時候大佛寺叫香客還要用別的門派的心言法術了,而且還是那種不是正統的宗派。”

不正統的另一種說法,就是旁門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