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看著平日裡話最多的許遠問道。
“小郎君,今日宮中來人前來知會,國子監不必去了。”
誒?
“說不去就不去了?”
方重勇一愣,萬萬沒想到李隆基辦事這麼隨意啊!
“呃,那倒不是。那位宦官有說辭,說國子監必須年滿十四方可入學,郎君沒有資格。聖人雖然開了口,但仍被國子監祭酒拒絕。”
許遠面色尷尬說道。其實他們都知道有這個規矩,但想著方重勇背景也不太一般,或許有特例呢?沒想到還是不頂用。
不過想想也是,國子監乃是類似張九齡那樣傳統文人的自留地,硬頂李隆基也不是稀奇事,方重勇對此倒是非常理解。
“不去就不去吧,我還樂得一身輕鬆呢。”
方重勇嘆了口氣,誰被這樣耍一下,都會覺得很不爽的。
“對了,那位宦官還說,會給小郎君指派一位老師來講學。小郎君想學什麼,他便教什麼。”
許遠湊過來小聲說道。
“明白了。”
方重勇點點頭,跟方大福說了一聲,讓對方收拾出一間專門的書房來。他自己則是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臥房,在桌面上鋪開大紙,點上蠟燭,冥思苦想。
鄭叔清拜託的事情,那是不能不做的,否則連帶的把牛仙客也得罪了。再說了,穿越到這個世界,也不能如一條蛆蟲一般的活著,只管混吃等死。
以河西的涼州為中心,對吐蕃用兵,那必定是一場長期而全面的戰爭。從牛仙客那邊瞭解的資訊看,對陣吐蕃的短期戰爭,與長期戰爭,物資準備是完全不一樣的。
青藏高原缺氧!
這個念頭在方重勇腦子裡來回的旋轉跳躍。
因為缺氧無法克服,所以唐軍對陣吐蕃,有一條明顯的“地理等高線”。海拔上來了,唐軍就打不過吐蕃士兵了,這是無法克服的。
這一條,便註定了大唐對陣吐蕃,只能等待對方國內大亂,否則,就算偶有大勝,吐蕃人最後還是會捲土重來的。
鄭叔清要上位,就不能把重點搞錯了。撈錢是手段,保障河西戰事的後勤,才是目的。
方重勇提筆在紙上寫下了一行字:
軍備無法自產。
這是河西走廊局勢當中最大的缺陷與軟肋。
製造軍備所需的木料、冶金、鍛料,那邊都無法提供。原因很簡單,生態環境無法承受。事實上,河西走廊的經濟因為生態環境的限制,作出了很多讓步。
這個問題,也是長安的問題。
因為生態環境的限制,唐代開元年間,長安城內並沒有大規模的武器生產基地,主要靠外地調運。武器裝備最初儲備在太極宮東牆下的武庫內。
軍備不能吃不能穿,在國家安定的情況下,不必安排在首都附近佔用自然資源。中樞機構“軍器監”負責管理武備的生產和排程。
牛仙客在河西幹得好,很多人包括張九齡在內,都認為他不過是個出色的“庫房管理員”而已。
這種看法雖然有歧視的成分,卻也不能說完全沒道理。起碼,軍備無法自產,就讓他這個地方大員的含金量遜色許多了。
方重勇在紙上繼續寫道:官府運力,應全力保障軍備中的耗材,如弓弩箭矢等物,持續輸入涼州,其餘則可以暫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