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7章 盛大的落幕演講

(抱歉,其實是準時發的,被稽核遮蔽了,改到現在)

伊萬卡看著一副金髮碧眼、膚白貌美的樣子,往往讓人忽略她的心機和手段,簡單認為她是託庇於父親財富之下的富二代。

其實她也很有野心,並且繼承了父親的“現實主義”精神,無論是社交還是婚姻,總是利益最大化考量。

張潮在她的眼裡,就是一枚值得拉攏,甚至投資的棋子——年輕、有影響力、形象正面,在中國這幾項甚至還能再翻一番;財富和地位都處於穩定上升期。

尤其是剛剛推出了一款極有可能改變網際網路社交平臺格局的產品,萬一成了下一個扎克伯格呢?

所謂的“上流社會”的聚會,本質上既是實力的秀場,又是資源的交易場,所以絕大部分來這裡的人都有明確的目標和關注物件。

張潮就是伊萬卡今晚的關注物件之一,所以他的一舉一動始終在她的視線當中——即使看不到,也有專門的禮賓司儀為她彙報重點人物的行蹤。

拍賣會一結束,她就轉身尋找張潮的身影,看到他一臉解脫地與同桌的另外兩個男作家握手,又準備脫離人群往衛生間去,哪裡不知道張潮這是想提前溜號?

所以伊萬卡立刻上前叫住了張潮。

張潮無奈只能停下腳步,實話實說地對伊萬卡道:“這次能來見到你和你的父親,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伊萬卡連忙道:“這裡有不少人想要認識你呢!你走了,他們可能會十分失望。”

張潮知道這只是託辭,但人家客客氣氣的,自己也不能真的拔腿就走,否則真成了沒事找事、虛空樹敵了。

不過主動權不能這麼輕易地交給對方啊——於是張潮伸手一攬,把正在旁邊圍觀的朱諾·迪亞斯和約舒亞·菲利斯拉到了身邊,笑著道:“我其實是想找個地方,和他們兩個喝一杯。

這是朱諾·迪亞斯,紐約大學寫作學的教授;這是約舒亞·菲利斯,《波士頓日報》的專欄撰稿人。他們的作品和對文學的見解都棒極了!”

伊萬卡見狀只能也客氣地和兩人打了下招呼。對迪亞斯和菲利斯,她的印象僅限於瀏覽賓客名單時一眼而過的粗略記憶,根本想不起任何細節。

迪亞斯還好,比較沉穩一些;菲利斯有些受寵若驚了,連說話都有些打磕巴。

這時候張潮為了繼續“稀釋”伊萬卡對自己的關注,連忙又指著看熱鬧的兩個女畫家道:“戴納·舒茨和莎拉·福克斯,她們兩個的畫作是今晚拍賣的焦點呢。

剛剛我們在臺下也有……友好的交流。”

被點到名的兩人都有些猝不及防,但伊萬卡是今晚活動的核心人物之一,自然也不敢得罪,所以也上前和伊萬卡打起了招呼。

伊萬卡顯然對兩個女畫家更熟悉一些,道:“戴納,剛剛你的畫我想拍下來來著,但是喬納森爵士比我更加慷慨一些……莎拉,你的風格我也很喜歡,我在「大衛·茲維爾納畫廊」看到過你的作品……”

張潮鬆了口氣,自己並沒有想在這種場合出風頭,現在伊萬卡的注意力被分散了,他自然又想開溜。

沒想到伊萬卡並沒有想放過他,很快就把話題聚焦到他身上來了:“戴納、莎拉,還有菲利斯、迪亞斯,你們都是美國最優秀的年輕藝術家;張,則是中國最優秀的年輕藝術家。

這樣的機會太難得了,我們一起拍一個合影吧?”

一邊說著,立刻就有活動專用的攝影師來到幾人身邊,給他們拍了一張大合影。伊萬卡自然是C位,張潮則也被她拉到了中心位置,然後是蘇珊等人分列兩側。

一番操作下來,張潮只能感慨果然是久經考驗的社交名媛,自己那點小心思人家洞若觀火。

合影結束以後,他們這個小“團體”當然地引起了關注,不斷有人和其他小團體向這邊靠攏,這下張潮更沒得逃了。

伊萬卡很自然地開始為眾人介紹起來:

“邁克爾·阿斯頓,他是一位知名的投資人,對新興科技領域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他的投資組合裡有不少令人矚目的初創企業。”

邁克爾·阿斯頓微微一笑,他那雙銳利的眼睛掃過眾人,最後停留在張潮身上,說道:“我對你的「weibo」很感興趣,如果可以,我們應該找個時間細細聊一聊。”

張潮只能微笑、點頭、含混不清地應承著。

“莉莉·格林,她是時尚界的寵兒,擁有自己的高階時尚品牌。她的設計在紐約時裝週上總是備受矚目,今年她還會出現在歐洲,出現在米蘭。……”

“亨利·湯普森,他是一位建築師,作品遍佈全球,從摩天大樓到私人別墅應有盡有。如果你們需要一棟獨一無二的房子,找他最好了!”

“這是艾瑪·克萊爾,傑出的慈善家,致力於推動教育和環保事業。她的慈善專案在全球範圍內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