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自太子李承乾去了糧草營之後,李泰往長孫皇后的立政殿就跑得格外勤奮。
他每日下學必會到立政殿呆個把時辰,不時陪著幼弟玩,就是說宮外各種好玩的事給長孫皇后聽。
李世民幾次過來立政殿,都看到妻子和幼子被四子給逗得哈哈大笑的情景,這讓原本就很喜歡李泰的李世民對這個兒子愈發的滿意起來。
李世民身為帝王,一高興就免不了會考校兒子,面對他的考校,李泰總能對答如流。
即便李世民偶然問起北伐之事,這個尚不滿十一歲的少年也能給出幾句頗有見地的見解。
“不錯,不錯,青雀,你和恪兒最近進步都很大,你在文史方面的造詣,更讓許多中了舉的人都有些望塵莫及。”李世民聽了之後,大為歡喜,忍不住連連讚歎。
最近他幾個兒子學習都很用功努力,每次考校的時候,明顯看得出來較以前大有長進,其中李恪和李泰的進步最為明顯,對此,李世民是深感欣慰。
他本身就是個很自負很有才華的人,自認龍姿鳳貌,自然不喜歡自己生的兒子是蠢貨。
為此,兒子們越出眾,李世民心裡就越歡喜,與他心事不同的是長孫皇后,她初見李泰來立政殿來得這麼勤,每次來都要呆上老半天,才依依不捨的離去,心裡是頗有幾分感動的。
她以為次子是越大越懂事,眼見太子哥哥去了糧草營,不能時刻在她面前盡孝,他就多擔待了一些,多陪陪自己和幼弟。
可緊接著她便發現,只要皇帝過來,李泰的注意力立即就會轉移到李世民身上去。如此幾次之後,哪怕她不願去想,兒子小小年紀,就這麼多的心機盤算。
但她騙不了自己,她知道次子這段時間的表現是在刻意在討好自己,討好皇帝。
而他為什麼會這樣做,事情很簡單,因為太子被送到糧草營歷練去了,這孩子裡心裡不忿,他要證明自己不比太子差,不僅是他不忿,蘭秀宮和芷曦宮那邊只怕心裡都不太舒服。
古往今來,太子的位置可以說是最不好坐的位置,縱觀今古,能順利上位的太子可謂是屈指可數。
他們不僅要面對庶出兄弟們的明槍暗劍,哪怕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長大之後,為了帝位自相殘殺的也不在少數。
高明早早被立為太子,到底是福是禍,實不好說。
只不過這種念頭長孫皇后只能在壓在心裡,對外她是半點都不能透露的,包括丈夫。
“青嵐啊,以後青雀再過來請安的時候,就把雉奴帶到出去,沒什麼事讓他請完安就回去吧。”九月底的一天,待次子和丈夫一起喜笑顏開的離去之後,長孫皇后淡淡的吩咐了青嵐一句。
“娘娘,你這是?”青嵐吃一驚。
“沒什麼,按我的吩咐做即可。”長孫皇后沒有多做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