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九十七章 東西兩線形勢

經過兩天一夜的激烈戰鬥,在萬曆二十年十一月初二,大明天兵收復朝鮮國東北重鎮咸興府姑且算是收復吧,反正一片焦土暫時不好住人了。

倭國第二兵團鍋島直茂部基本被全殲,倭兵除了千餘人零散逃亡,數十人被俘,其他萬餘人未留活口。

本時空的《經略復國要編》記錄道:天帥林泰來故做輕敵狀,引誘倭兵夜襲,而後反擊至北門。

後天帥再次不忍見將士傷亡,再次親披重甲率先登城,持鐵蒺藜碎倭賊頭顱十數人,遂奪門破城,惜太祖咸興本宮焚燬於兵火。”

《萬曆邸抄壬辰卷》中說:“經略林泰來拂曉先登奪門,王師遂入城,共計斬首三千有餘,燒死六千有餘,倭賊主將鍋島直茂父子自焚而死。

又,經略林泰來入朝鮮國不到一月,兩戰或斬或燒或溺斃倭兵二萬五千,遂被倭人稱血魔王。”

攻克咸興府後,大明經略三標營和第二兵團重新合兵,並且在上風口重新紮營。

林泰來召來麻貴問道:“老麻啊,知道戰報怎麼寫嗎?”

麻貴胸有成竹的答道:“此戰陣亡二百九十九人,另由於林軍門疏忽大意,未能保護朝鮮國太祖咸興本宮,致使咸興本宮被倭人焚燬。”

林泰來有點詫異,你麻總兵這麼醒目的嗎?不用自己悉心指點就知道怎麼寫戰報?

如果老麻你有這種頭腦,去混文官圈子不好嗎?

忽然林泰來心有所悟,直接問道:“你是不是在李如松身邊文書幕僚裡安插了內應?”

麻貴辯解說:“怎麼能叫內應?這叫互通有無,互相學習。

萬一李如松寫本子詆譭我,也好有個防備。

還有,我身邊的文書幕僚裡,一定也有李如松的內線!”

林泰來:“.”

你們兩人要是一起攻城,是不是還要各自分出一半兵力監視對方?

麻貴又嘆道:“我軍現在其實相當於孤軍,寫了戰報也沒有路線送出去。”

往北二三百里大概是加藤清正部,往南是倭兵佔據的江原道,往西是沒有成熟傳遞路線的崇山峻嶺。

現在寫了戰報,能往哪個方向送?

又因為大明天兵佔據了永興,切斷了咸鏡道倭兵和其他地區的關聯,咸鏡道就像變成了一個與外界斷聯、完全獨立的板塊。

林經略稍加思索後說:“大捷的戰報可以激勵士氣、震懾倭兵,還是要往外送的,讓那些朝鮮國人試試看吧。

一批人沿著來路,重新橫穿山區,將戰報送回西線已經收復區域;

另一批人攜帶戰報向西南而去,看看能否穿越倭佔區,找到其他大明官軍。

全部用朝鮮國人去送,他們更熟悉地理風土,誰能將戰報送達,重重有賞。”

麻貴看了看地圖,疑問說:“從咸鏡道向西南,穿過倭佔區,能找到大明官軍?”

林泰來答道:“如果李如松兵團南下速度足夠快,那就能!”

聽到“李如松”三個字,麻貴立刻人間清醒起來,忍不住問道:“以軍門之估算,李如松在西線已經推進到哪裡了?”

林泰來又回答說:“平壤城大捷後,分散把守黃海道各處的倭寇必定震恐,並且主動南撤。

小西行長一萬六七千兵力都被全殲,那些分兵各處的倭寇又有什麼膽量死守?

所以李如松兵團一路南下時,大部分地方都是兵不血刃,推進速度只受限於糧草供應速度,以及接收沿途城池的速度。

如今距離平壤城大捷已經過去半個月,李如松南下可以推進五六百里。

如果不出意外,李如松現在應該已經抵達朝鮮國三京之一的開城。

開城和王京漢城距離很近,對倭寇意義也不大,故而南撤的倭寇肯定放棄開城,全力守衛漢城。

此時此刻,估計李如松正暫居開城,偵察和評估王京漢城的形勢。”

麻貴愣了愣後很不服氣的說:“李如松居然平白撿了一個收復開城的功勞。”

再怎麼說,開城也是名義上的“三京”之一,政治地位在那擺著。

而咸興府只是一個蟒飛蛇興之地而已,和開城相比,就像是鳳陽和南京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