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九十七章 東西兩線形勢

麻貴又不爽的說:“李如松若是一鼓作氣將王京漢城打下來,那以後還有我們什麼事?”

林經略神情有點複雜的說:“他應該打不下來吧.”

麻貴愕然,怎麼聽林經略這消極語氣,似乎也不希望李如松一鼓作氣打下漢城?

林泰來解釋說:“漢城是倭寇必守之地,已經雲集數萬倭兵,沒那麼容易攻克。

我向李如松建議過,到了開城就暫停南下,先等待大軍集結。

至於他聽從不聽從,全看他自己的造化吧。”

麻貴聽得更迷糊了,怎麼連“造化”這種詞都出來了?林軍門這是在講玄學了?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在歷史上,李如松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加上內心對倭兵的輕視,以及軍糧困頓的壓力,急躁的以數千騎向著漢城冒進。

結果在漢城以北數十里,遭遇了一個碧蹄館之戰,李大將差點被倭兵包了餃子。

當然明軍五千兵馬能從三四萬倭兵裡突圍出去,戰鬥力還是很猛的,但戰略層面確實受挫了。

而且還有個後果就是,李大將的親衛家丁死傷慘重,讓李大將心理受到巨大打擊,失去了心氣。

不得不說,李大將其實是個情感充沛、十分情緒化的人物。

而此時此刻林泰來的心情複雜在於,第一,他不想這時候就攻克漢城,他想放慢節奏多打一段時間。

進入朝鮮一個來月就攻下漢城,有點太快了,不利於對朝鮮國北部地區的慢慢佈局和掌控。

另外,如果朝鮮國小朝廷又開始吵吵還都,就更難找藉口阻止了。

所以他沒去西線南下,就有這個不想打下漢城的因素。

第二,他在明面上又不能對李如松強制說,不要去打漢城,多給朝鮮國和倭國放放血。

否則的話,李大將必定以為,自己這是不願意讓他立功,人情關係就破裂了。

第三,歷史上的碧蹄館之戰還是很兇險的,李大將運道稍微差點,就真有陣亡危險。

萬一在本時空又出現類似情況,誰知道李大將這次運道如何?

總而言之,林經略不想這時候拿下漢城,但他又不能阻止李大將打漢城;同時他覺得李大將不能成功,但他又更擔心李大將運道變差遇險陣亡。

所以這是獨屬於穿越者的複雜心情,別人是完全理解不了的。

“算了,不要提李如松那邊了!”林經略便又對麻貴問起說:“我們還剩多少軍糧?”

麻貴回答說:“紮營時點檢過了,從順安出發時攜帶了三十日份乾糧,已經消耗了將近半數。

所幸又從永興繳獲了幾百石,總得算下來,手裡軍糧還能勉強支援二十日。”

林經略又感受到了些許壓力,“也就是說,必須要在二十日內殲滅加藤清正,收復咸鏡道,並且打通補給線。”

就像林泰來所預估的那樣,進入朝鮮國作戰,最大的壓力永遠來自於糧草補給。

受限於技術條件,就算準備的再充分,也永遠感覺不夠。

麻貴有點可惜的說:“咸興城裡本來也該有一些存糧,怎奈大火焚城,一併燒燬了。”

林經略道:“沒辦法,做事哪能十全十美,有所得必有所失。為了儘快殲敵、減少傷亡,就不得不付出這樣的代價。”

林泰來兩次攻城都不願意留活口,除了想省心省事之外,主要也是出於軍糧情況的考慮。

本來天兵的軍糧就已經夠緊張了,朝鮮國各地也窮困破敗到搜刮不出什麼東西,弄個幾千俘虜拿什麼養活?

與其到最後被迫大規模殺俘,背一個殺降的惡名,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別要俘虜。

有那麼幾十個活的倭兵俘虜,用來問問情報,或者以後典禮使用就行了。

既然說到俘虜,林泰來就想起了什麼,開口道:

“還是研究一下,怎麼儘快解決加藤清正部!只有解決了加藤清正,我們才能徹底解脫出來。

在咸興城俘獲了一些朝奸,把人帶過來,我要親自審問,不知能否挖出一些有用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