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耐心指點說:“貢院都是從南京各衛抽調官軍看守,所以你先去拜訪魏國公,讓魏國公幫忙把我的書信捎進貢院!”
馮夢龍恍然大悟,千恩萬謝的拜別而去。
林泰來看著馮夢龍的背影,忽而若有所思,自己這些手法以後不會被寫進話本里吧?
等晚上游玩回來後,白秘書便來請示說:“如何給首輔擬回信?”
林泰來隨口指示道:“說說江南今年收成大概不錯,其他就不必提了!”
趙首輔看到回信內容後,自然就明白了,靜觀其變隨大流,不用當出頭鳥的意思。
對陣雙方是急需恢復聲勢的清流黨人和萬曆皇帝,咱們林黨只管看熱鬧。
隨即禮部尚書趙用賢充分發揮出炮灰的作用,連上八封奏疏請求立儲。
這樣直接把國本之爭推向了高潮,也是時隔兩三年後的又一次新高潮。
萬曆皇帝意料之中的大怒,將禮部尚書趙用賢罷免。於是趙用賢“功成身退”,徹底離開了朝堂。
而後禮部郎中於孔兼、工部郎中嶽元聲、刑科給事中王如堅、禮科給事中張貞觀、兵科給事許弘綱、光祿丞朱維京等官員紛紛上疏,聲援趙用賢並請求立儲。
內閣也被逼的沒法,隨大流請皇帝冊立東宮。
萬曆皇帝回應道:“昨讀《皇明祖訓》,祖制立嫡不立庶。
今皇子皆庶也,而皇后年尚少,今後倘若有出當如何?
可將皇子三人並封王,數年後若皇后無出,再行冊立。”
又是先“三王並封”,然後再看皇后生不生嫡子這種老調重彈的話。
大臣們都知道,萬曆皇帝根本不親近皇后,皇后哪有機會生嫡子?
所以“先把庶子都封王,而後再看是否會有嫡子”這種說法,其實就是糊弄人和拖延時間。
岳飛十八世孫、工部郎中嶽元聲上疏反對說:“陛下欲引親王入繼之文,為立儲之例乎?”
這意思就是,陛下好端端的不直接立兒子為太子,卻先讓兒子當親王,以後再由親王立為太子,難道要引用皇家大宗絕嗣,小宗親王入繼的條例嗎?
就這麼一句陰陽怪氣的話,把萬曆皇帝整得大破防!
直接下旨要將嶽元聲等三人充軍戍邊,在群臣勸說之下才改為了罷官。
一直吵到了十一月,萬曆皇帝在寢宮暖閣召見首輔趙志皋。
“若林泰來在朝,彼輩安敢如此肆意欺天!”萬曆皇帝對首輔說。
這裡沒有別人,皇帝說話就很隨意。
但以趙志皋的性格,卻不可能跟著放飛自我,中規中矩的說:“陛下還是早定國本,以安中外人心。”
萬曆皇帝也被搞得很疲憊,眼看著皇子年紀漸長了,拖延藉口越來越難找了。
便無奈的說:“先生可去向外朝宣示,明年開春後,使皇子出閣聽講。”
趙志皋大喜道:“陛下聖明。”
先讓皇長子出閣學習,也算是一種隱形的地位確立了。
事情總要一步一步的解決,執拗的皇帝能開始讓步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