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北京不相信眼淚

三菜上桌,米飯盛好,老夫妻看著這豐盛的家常菜,很高興,熱情地招呼雪華一起吃。家政上門做飯時,的確是可以在僱主家吃,但不得和僱主同桌,並且必須自己帶碗筷,貴一些的食材也自覺地不去吃,這是規矩。雪華忙說沒事,在廚房吃兩口就行,跟著她去工具包裡拿自己的碗筷,一掏之下愣了,她居然忘了把特地買的不鏽鋼飯盒和筷子放進去,早上明明洗好放在桌上的。難道潛意識裡不想帶嗎?因為帶碗筷去別人家吃飯,這感覺像乞丐討飯一樣。她的顯意識說服了自己當個家政工,潛意識卻固執地抵抗。

見雪華在包裡掏了半天,老夫妻知道她可能忘帶碗筷,再一次表示沒關系,他們不嫌棄她,可以用家裡的。但雪華堅決拒絕,餓一頓沒事,第一天就壞了規矩可不好。她聲稱自己不餓,上午吃得晚。見她堅決,老夫妻也不再勸。

其實雪華已經饑腸轆轆了,緊張加奔波,又摔了一跤,加倍地耗能量,但不能表現出來。老夫妻買的這做飯套餐,原就包括飯後洗碗以及廚房和餐廳的清潔。她反正閑著,於是就先收拾廚房。幹活前,她用一次性紙杯在飲水機上接了一大杯水充饑。喝完之後,只覺得胃裡水了咣當,微微泛起惡心。她忍著,開始幹活兒。雖然戴著橡皮手套幹活,掌心也實在疼得慌,胳膊肘撞傷的地方已經腫起來了,一彎手臂加倍疼。她一邊幹活,一邊聽得門外的老兩口在拌嘴。

老太太說:“好家夥,這條魚,三十四塊,豆腐五塊,肉末五塊,生菜五塊,油,煤氣……七七八八加一塊兒,加上阿姨的錢,這一頓三個菜要超過兩百塊錢,比飯店的外賣還要貴。”

老頭道:“我可不吃外賣,哪有家常菜好,幹淨又營養。其實原材料不貴,人工貴,誰叫你不愛做飯來著?”

老太太懟道:“我做飯可以,你洗碗嗎?”

老頭道:“洗個碗能費多少事?我怎麼不洗?”

老太太:“洗碗不止是洗碗,還要收拾灶臺和地面,要倒垃圾,要拖地。你幹嗎?你不幹,所以得花錢找人幹呀。”

老頭道:“你年輕時不都幹了嗎?你年輕時可沒這麼計較。”

老太太怒道:“我都八十三了,侍候你一輩子,八十三歲了還要家務全包圓?我退休金又不比你少,憑什麼都幹了?”

老頭道:“我幹,我幹還不行嗎?”

老太太道:“拉倒吧,誰也別幹。再摔一跤進醫院,更麻煩。”

兩人親暱地拌著嘴,雪華聽得好笑,又一陣悽涼。老伴兒老伴兒,老來伴兒。人活到八十三,還能有個能拌嘴的老伴兒,真幸福啊。她呢,餘生還能有個伴兒嗎?和林志民還能破鏡重圓嗎?真奇怪啊,她和林志民相伴半生,此刻想到他對她厭憎的表情,卻覺得那樣陌生,陌生得令她不寒而慄。

視窗飄來陣陣香氣,是從別人家的廚房飄進來的。雪華抽著鼻子辨認著,辨出那氣味裡有蔥姜蒜、八角、茴香、冰糖、老抽、料酒,還有一大塊上好的五花肉與它們長時間燉煮後已相親相愛融為一體的軟糯香味。

她看著窗外的樓,想著這樓長得和自己家小區的樓也挺像,這老夫妻的家,和自己家也挺像。米白色櫥櫃泛黃發舊,老式方太抽油煙機,廚房白藍方格地磚臨近水池處磨得發黑。過往這個時候,她也在自家廚房裡這樣燉著一塊新鮮的五花肉,肉皮、肥肉和瘦肉比例非常完美。只有最最心無掛礙的人,才有心情在菜市場精心挑選出這麼漂亮的五花肉,回家不厭其煩地洗、切、炒、燉。

這座座高樓裡的每個家都在過什麼樣的日子?無論是悲是喜,是個人就得有個房,有個家,有個能收容靈魂和肉身的地方,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的窩。只有她,張雪華,被丈夫變相趕出家門,走投無路去投奔女兒,又被準親家母趕走。她,張雪華,活得這麼失敗,像個乞丐般四處被驅趕,被迫淪落成舊社會的廚娘,要靠去給人家做飯維持生計。

雪華抹著灶臺,悄悄滴落下眼淚,怕被門外的老夫妻聽到,控制著音量,微不可聞地抽泣著。此刻她只覺得如在烈焰焚燒中般煎熬,救命!到底有誰能來救救她?這樣的苦役還要熬到她掙夠二十萬才能結束,簡直遙遙無期。一小時這麼點工價,她要掙多久才能湊夠二十萬……

雪華無聲地哭了一會兒,聽得老夫妻吃得差不多了,趕緊用袖子擦擦眼淚,走出去,強顔歡笑收拾著桌面的碗筷。三個菜都被吃光了,老夫妻誇獎著她的手藝,贊美她把廚房和餐廳收拾得那樣幹淨,並又一次為沒能一起吃飯遺憾。雪華再一次拿出假笑,說沒關系。

出了這家門,雪華直奔樓下的社群食堂,已到了快打烊的時間,餓得心慌氣短的她匆匆點了最便宜的一碗麵,糊弄飽。回到小村,已是下午三點多,雪華如得了場大病般倒在小床上睡了個長長的覺。晚上她刷著手機,沒有看到老夫妻在公司的app上對她的評價,想著也許他們太老了,不懂得用手機發評價。沒關系,沒評價就是最好的評價,無功無過,安然過關。

可第二天一早,雪華接到家政公司組長的電話,要她到公司一趟,雪華心中忐忑。去了之後,組長問昨天的服務情況,雪華說很好,老夫妻把菜都吃光了,直誇好吃,廚房餐廳她也都收拾好,兩人當面表示滿意呢。組長卻說她被投訴了,今天不用去了。

雪華大驚,問為什麼。

組長問:“你是不是一直在哭?”

雪華愕然,想起老夫妻那和善又熱情的臉,心冷了一下。他們說著吃嘛吃嘛,一起吃嘛,表情那樣誠摯,人心真是難測。她想辯解,卻不知道該說什麼。組長說,老夫妻投訴,雪華一進門就滿臉喪氣,眼睛紅腫,一看就是哭過。收拾廚房時也在偷偷哭,讓人心裡發毛。做飯和收拾手藝是挺好,但這個人不吉利,是不是精神有毛病?他們都老了,不敢用,還是換一個人。

組長問:“你是不是有抑鬱症?”

雪華鼻子一酸,眼睛一紅。她這幾個月以來心情低落,動不動就想哭。看到人家成雙成對想哭,看到年輕夫妻抱著孩子也想哭;陽光燦爛,她想著世界這麼美好她卻還要悲慘地熬很多年才能死,所以想哭;烏雲滿天,她想世界果然一直這麼悲慘,更想哭;想起丈夫的冷臉,她想哭;大姑姐一句暖心的話,更令她想嚎啕大哭;看到女兒,她直接哭出來。這是抑鬱症嗎?北京是什麼地獄,連傷心也不被允許?

但組長這麼問了,雪華堅決不能哭。她看著自己紅腫的手掌心,上午貼的創可貼鬆了,被她揭下來扔掉了。她咬緊牙關,擠出兩個字:“沒有。”

組長探究地看著雪華的臉,雪華躲著她的目光。組長是個四十七歲的中年女人,河北農村人,中學畢業就出來打工,在這個家政公司幹十年了。

組長沒有再追問,目光落到雪華的手掌傷處,道:“雪華姐,會來幹家政的,都是有難處的人。要麼沒學歷,沒手藝,年紀又大了,找不到出路;要麼家裡突然出了大事,生活沒個著落。我這麼多年幹家政,來來去去的家政工,看得多了,沒有一個人是容易的。我只想說一句話,無論你有多不容易,把眼淚咽回去。你得先把眼淚咽回去,才能活下去。”

雪華緊緊咬住牙關,頂住胸口往上湧的複雜情感的沖擊,那裡面夾雜著痛苦、羞愧、感激、敬佩甚至是悚然的醒悟。:“我記住了,以後不會哭了。”她忍得太厲害,嗓子有點啞。

組長會意地看著她,溫和地笑了笑:“你換個想法,以前在家裡做家務,沒有人給你錢。現在還幹一樣的活兒,卻有錢掙。這是高興的事,為什麼要哭呢?”

雪華情緒漸漸平複,這話尤其中聽,點點頭。

組長道:“我會再給你派活兒,但要過幾天。你的手心傷得有點厲害,再碰水怕發炎,等好一點再說。咱出來幹活的,掙錢要緊,身體也要緊。你能上工了和我說。”

雪華道:“好。”

組長起身,拍拍她的肩,臨走前又道:“其實幹家政一開頭心裡苦,後面就不苦了。我靠當家政在老家買了房,供出了兩個大學生。”

雪華在城裡買了塗傷口的藥,漫無目的走著,一直想著組長的話,也是在學習,學習如何不哭。寧博說的話忽然湧上心頭,他說別人都會騎共享單車,你也一定會騎。那麼,這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誰沒傷心事?不可能每個人的日子都稱心如意吧?人家怎麼就能那麼平靜,很好地安置自己的悲傷呢?如果哭會讓她走投無路,幹嘛還要哭呢?別人都能不哭,她也一定能。

最最重要的一點,走投無路會導致她向女兒求助,而女兒自己的路本來就窄,如果還要分一點給她走,最終也會導致女兒走投無路的。為了親愛的女兒,她一定要頂住。

一直到天黑,雪華才回到小村。倦鳥歸巢,如今她的巢,就在這一片廢墟的包圍中。廢墟中一叢叢拆遷形成的碎磚混凝土包,看著像墳頭,那是還沒被規劃好運到哪裡拋掉的建築垃圾。家死掉了,軀殼還來不及收拾,就是這副模樣吧?一個個家的殘骸沉默地蹲在暗下來的天色中,不動聲色地看著幾米之隔的燈火輝煌煙火氣旺盛的小村,那情景再詭異不過了。雪華走向這如鬼市般的小村,站在村口想,即使北京是烈焰熊熊燃燒的地獄,站在地獄口初老的她,也從此再不掉一顆眼淚。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