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一戰第二輪的每場比賽時間只限制在半刻鐘。
秦歌和白子非的比賽從開始到現在,時間差不多已過半,兩人一直沒有停下,打得有來有回,不知具體已打多少個回合。
連續打個七八分鐘而不歇氣,這需要很強的體力和耐力,但不管是秦歌還是白子非,在身體的基礎上都很過硬。
兩人的體力雖然還能支撐下去,但是兩人體內的靈力卻消耗嚴重,在這個時候,修為要比秦歌高一個階段的白子非就顯出他的優勢,因為他是御氣丹境中期,秦歌是御氣丹境初期,他的靈力自然要比秦歌多,而靈力的密度也要比秦歌強,比秦歌的靈力要更加耐用。
對所有身在現場的觀眾,以及在劍仙大陸各地透過山水卷觀看現場景象的觀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場視覺饗宴,是玄劍大會最精彩的一場比賽。
以至於很多觀眾連眼睛都不捨得多眨一下,連呼吸也放慢,生怕一眨眼就錯過什麼精彩的瞬間。
在外人看來,秦歌純粹是憑著本能反應,再利用自身的修為靈力為基礎,亂打一通,根本就不會什麼招式,若他會幾種拳法掌法什麼的,想來白子非也不會如現在這般輕鬆。
但事實上,劍仙大陸各門各派的武功絕學都被收錄在《鬼劍寶錄》裡,而秦歌以前在鬼劍山上看的最多的書便是《鬼劍寶錄》,所以,實際上秦歌什麼都會。
世人之所以會聚氣入體,以武入道,然後有“修道者”這種職業的存在,正是因為秦歌的師父,也就是劍祖鬼劍愁。
三千多年前,劍祖鬼劍愁攜無上威德降世,築高牆,御魔族,為彼時只懂蠻力的世人開靈智,此後又教世人修道問長生,並傳世人各種武功絕學,而他所教的第一批人在有所成就之後,便各自開宗立派,此後又開枝散葉,生出萬千繁花,遍佈大陸各處。
以人類的智慧,以及那種創新探索精神,發展至今,已可謂如日中天,正是修道的鼎盛時期!
修道雖有萬千法門,繁雜無比,五花八門,玄妙高深,但終是萬變不離其,正所謂一樹生得萬朵花,天下道門是一家,所以“修道”被統稱為道宗。
道宗,並非是指現在的“玄劍道宗”,而是指這片土地上最大的一個宗教。
所有的修道者,都可以被稱為是這個宗教的教徒,就像在秦歌前世所生活的地球上那樣,科學也是一種宗教,佛教也是一種宗教,有人信科學,那便是科學這個宗教的教徒;有人信佛,那便是佛教的教徒;有人信神,那便是神學這個宗教的教徒……
有人修道問長生,那便是道宗的教徒。
但誰都不得不承認的是,道宗這個宗教的始祖,便是劍祖鬼劍愁,因此他被世人尊稱為“祖”。
秦歌做為劍祖鬼劍愁的徒弟,他能學到的東西,自然要比世人多。
在鬼劍山上的那些年,秦歌的師父什麼也沒教他,就只是讓秦歌看書,再看書,不停的看書,然後自己從書上去學。
拳法、掌法、腿法、劍法、刀法、槍法……謀權、排兵、佈陣、琴棋書畫……這些在書上都有,至於秦歌想學什麼,能夠學會多少,那完全取決於他自己。
真正的師父,並不是要將某樣本領以自己所熟練的那種狀態原封不動的教給自己的徒弟,也不是要讓徒弟學得完全跟師父一模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同樣的本領,適合師父的,卻不一定就適合徒弟。
真正的師父,是要為徒弟引路,為徒弟開啟一扇門,再讓徒弟自己進那扇門去尋找一條屬於徒弟自己的道路,找到他自己的答案。
那種只為滿足師父、只為想要得到師父褒獎的答案,其實並不叫答案,那叫應付考試。
就好像秦歌教秦筱和玉兒她們,他只是為她們引路,為她們打下牢固的基礎,再為她們開啟那扇門,至於她們最終能學成什麼樣,那是她們自己的造化。
鬼老頭是個好師父,而秦歌也是個好徒弟,鬼老頭不會按自己的要求去教,秦歌也不會盲目的去學。
並且秦歌還有另一世的記憶,很多道理他都懂,所以不論是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很強。
秦歌在鬼劍山上的那些年,因為實在是閒得無聊,無聊到只能看書,所以便將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絕學都掌握,甚至可以說是融會貫通。
但,正是因為他什麼都會,所以才導致他現在什麼都不會。
因為他已迴歸本質。
對他而言,出拳就是出拳,出腳就是出腳,簡單直接,只需要足夠的力量和速度就行,完全不用去做一些花裡胡哨的騷動作,因為那很多餘。
在秦歌個人的理解中,不論是修道還是習武,從來都只是用來打架的,只是比起那些市井混混打架要講究技巧性而已。若是要強身健體,那跑步鍛鍊就行;若是聽音樂就行,為何非要練武修道?
至於練武修道是為了行俠仗義,這也沒錯,可若是不打架,你還行什麼俠仗什麼義?只靠嘴巴去說服那些惡人?讓他們要講文明重禮儀不欺負弱小?
到最後,還是需要靠打架才能行俠仗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