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白飛飛這個女生就很例外。
高珮和其他小夥伴見到的最高記錄,就是一個星期以內,這個叫白飛飛的女生一共要洗掉四、五雙鞋子!
而且都是在中午吃飯的時間段。
也是沒誰了!
白飛飛一開始買小飯盒的時候,就早早的喊著口號“橘紅色”呀“橘紅色”。
嘿,不久,還真的在學校小賣部的某個店裡買到了心儀的“橘紅色”飯盒。
因為白飛飛的強迫症,飯盒的選擇都是兩種顏色。
白飛飛的飯盒是單層的,除了盒身就是蓋子部分,總共就兩個顏色,一半橘紅色,一半白色。
白色是飯盒的盒身,橘紅色的部分就是盒蓋了。
高珮其他舍友的小夥伴就不怎麼刻意在飯盒的顏色上糾結了。
除了外形上略有不同,顏色都差不多,都是白色。
就那個叫“老馬”的小夥伴來說,她的飯盒是一個圓形帶手柄的像個大號杯子的飯盒。
而住在高珮隔壁上床的小夥伴大雁用的飯盒,外觀倒也不錯。
整體像一個精細加工的放大版奶香小麵包。
橢圓橢圓的,盒身佔大部分,盒蓋薄薄的一層。
高珮選擇的飯盒和自己的做事風格差不多,遇事就方了。
所以選擇的飯盒外形上也是四四方方的,一個矩形盒子。
顏色上,倒也沒計較多少。
和其他小夥伴用的很相近,也是白色。
其實,高珮剛開始用的飯盒不是這樣的。
剛開學,去學校前,高珮的媽媽為高珮買了個圓形的類似過去八十年代俗稱“口缸”的鐵飯盒,給高珮去學校吃飯用。
那時候,高珮沒見過其他型別的飯盒,哪知道飯盒的款式多種多樣,還伴有不同的小功能。
高珮只記得,那個時候,媽媽給自己買的小鐵飯盒,外表“噌噌噌”地發亮,太陽光照射在上面都會強烈反光的那種。
之前提到過的“老馬”,和高珮新認識的小夥伴“媛媛”她們幾個小夥伴,最開始也都用的小鐵飯盒。
“老馬”和高珮的飯盒是一個型別的。
而媛媛的飯盒是一個方形的鐵盒子,可以架在爐子上加熱的那種。
至於為什麼高珮和她的小夥伴們後來都不用鐵飯盒是一個什麼原因呢?
這裡推送個小故事。
最先,高珮和一眾舍友浩浩蕩蕩向食堂進軍的時候。
手裡抬著空飄飄的飯盒倒還好。
可是,等食堂打飯菜的師傅們把飯菜放進她們小飯盒的時候,幸運女神降臨了!
這是個驚喜,噓~
首先,感覺到的不是一陣飯菜的香味!而是——“好燙”!噗~哈哈哈哈!
怎麼樣,是夠驚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