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和劉媛、陶琳她們做朋友的事,胡青青多少也瞭解一二,凡冰也知情,也曾勸解、安慰和幫助過高珮從困境中走出來。
對於她們兩個女生,高珮內心是不勝感激。
因心理學結識,讓胡青青與凡冰兩個女生之間的距離更近了。
漸漸地,胡青青、凡冰和高珮,三人成了一個小團體。
週末,高珮把從胡青青這裡借到的心理學書,帶回家閱讀,開啟書籍封面,開始閱讀裡面的內容,越看越驚喜。
高珮並沒有真的就在上面開始作筆記,而是找了一個本子,把裡面的某些覺得非常有道理的內容,摘抄了下來。
【對別人的心理依賴也是不合理的,別人並不會因為你溫和有禮的拒絕和自我維護而生氣。】
高珮也說不出來,自己摘抄句子是個什麼心理,純粹出於個人喜好。
讀到句子“另外,如果已經因一些突發情況而感到憤怒時,需要學習控制情緒,平息怒氣,再以適當的不帶情緒的方式來表達……可以嘗試做幾個深呼吸,出去轉一轉,冷靜一下,平復一下情緒,分析一下自己憤怒的原因”時,高珮迫不及待拿起筆,又開始了一番摘抄。
那句話怎麼說的,人類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話一點兒也沒錯。
高珮就在這樣的情景中,在本子上,左一筆,右一筆地‘辛勤’地‘勞作’著……
透過課上,老師的講解,再結合書中的理論,高珮更是感覺收穫頗豐。
從性格氣質型別板塊中,高珮已經理解了,憤怒產生的原因,以及怎樣合理的表達出憤怒的情緒。
高珮閱讀到文中,舉的一個憤怒的例子,說是一個男士,對新的相親物件,很是咬牙切齒。
對方以委婉的口吻告訴他,儘管大家聊得很開心投緣,但因為特殊的傳言,感覺不合適。
儘管之前這個男士,也相親過很多次,但這次被拒絕的感受,使他更加憤怒。
因為他對這次相親,有很高的期望值,為了追求目標,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
目標和結果的落差,讓他一時無法接受。
另外,因為特殊的傳言,不合適的曖昧說法,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被審查和貶低。
這種遭受刺探和否定的羞愧感,以及付出努力,仍然受挫的失望情緒,加上自身性格的內向和敏感,很容易就讓自己的情緒,點燃爆發。
隔著書本,高珮都能感覺到文中這位男士,有很深的壓抑感。
就像彈簧壓久了就會反彈,蓄積已久的情緒,很容易被引爆。
按照書中,一般的心理學理解,憤怒來源於對挫折的反應。
雖然上思想品德課上,也有講到挫折,老師也會在課上,給同學們分析各種挫折來源,但高珮還是弄不懂,為何會產生這些挫折。
高珮耐著性子,碰著書,繼續往下看。
當目標和現狀的差異越大,我們挫折失望的感受越強。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不容易輕易表現出憤怒,因為憤怒的結果是懲罰和傷害。
隱藏原始憤怒,會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轉換憤怒物件,也就是常說的遷怒。
比如工作上,被老闆批評了,下班會順便踢下,路邊的小石子和爛樹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