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祭天大典上,回望四周跪伏一地的眾人,視野盡處竟無一站立,趙明淵不禁生起了如此感嘆。
這統一天下混一宇內的祭天大典,自然不像趙明淵當初稱王之時那樣草率。
在洛陽城外築數十丈高臺以舉行祭天儀式,整個洛陽城數十萬百姓一起參加,賓客的含金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初在洛陽城中爭奪和氏璧的各路諸侯,如今皆為趙明淵階下之臣,一個個俯首帖耳,恭敬不已。
草原上各個部落皆有人來,甚至連高句麗也派遣了使臣前來參加此次大禮。
與之相比,昔日趙明淵的稱王大典,簡直就跟個草頭王演鬧劇似的。
唉,今日方知天子之貴!
趙明淵身著龍袍,手執龍錦寶杖,莊嚴肅穆地登上王座。
禮儀大臣行君臣之禮,宣讀冊文冊諭,眾臣跪拜朝賀,禮樂奏響,氣氛肅穆莊嚴。
當然,更令趙明淵激動的是,數十萬百姓山呼萬歲,那響遏行雲的呼喊才是真正地讓人難以自禁。
登基儀式結束後,朝臣、將領、豪門貴族歡聚一堂,舉行盛大的宴會和慶祝活動。
歌舞昇平,美酒佳餚,人們盡情暢飲暢談,共慶趙明淵登基稱帝的盛舉。
趙明淵登基稱帝,意味著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
整個天下重歸一統,萬民也期待著一個更加和平穩定、繁榮富裕的時代的到來。
至於新朝的年號名為永興,趙明淵知道自己的壽命很長,可不準備隔幾年更換一個年號。
趙明淵既然登基稱帝了,自然要根據不同人的功勳和地位來進行封賞。
土地、莊園、財物以及封官拜爵,一道道的封賞旨意不斷宣讀。
可有心人很快發現,雖然看起來趙明淵的確賞賜優厚,但事實上卻沒有任何一個人封王。
雖然大家仔細思索之下發現,他們幾乎是一路被趙明淵帶飛,好像的確沒有誰的功勞可以封王。
當然,還是有人可以爭一爭的。
比如獨自率兵覆滅大夏的李靖,還有為趙明淵掃平江南的國丈宋缺,他們兩人都是有資格封王的。
李靖倒也罷了,他的確太過年輕,若是直接封王可能會讓眾臣不服,甚至可能會讓他陷入封無可封的尷尬局面。
若是趙明淵還想大用李靖,以後由他來率兵攻打高麗或是征伐大漠,倒的確不宜封賞太過。
這一點,即便是李靖也很容易理解。
古往今來多少功臣不得善終,某種程度上講,趙明淵這是在保全他。
至於國丈宋缺,且不說宋閥當初對趙明淵的大力支援,單說大半個江南幾乎都是靠著宋家出兵平定的,更何況宋玉致還是趙明淵的皇后,宋缺晉封為王,本該是順理成章的事。
可偏偏這順理成章的事情卻出現了意外,不禁讓人多想。
或許,正是因為宋家太強了,在新朝的影響力太大了,因此反而不能封宋缺為王。
是啊,本來宋閥在南方就有很大的影響力。
宋缺之前便已有鎮南王的稱號,若是再坐實了他的王權,又有誰能夠撼動宋家的地位?
而趙明淵作為一統天下的開國之君,自然不會坐視這種情況的發生。
也許這次宋缺未能封王就是趙明淵對宋閥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