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三章 君恩似海,臣節如山

滿意的看著二人,崇禎皇帝眼中俱是濃濃的笑意。

楊嗣昌一個人是挑不起整個兵部的,可是加上陳奇瑜和李邦華,那就沒問題了。

陳奇瑜擅長謀算統籌,既可排程軍需負責後勤保障,又可隨駕身邊充當參謀。

加上其人統過兵打過仗,關鍵時刻還能充當主帥使用,可謂一材多用。

而李邦華擅長軍務內政,又有整頓京營的經驗,正好可以入主京營。

當然了,現在整頓京營是來不及了,可是把京營掌控在手裡,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針對二人的特長,崇禎皇帝很快就幫他們進行了具體分工。

陳奇瑜和李邦華二人自然沒有意見,愉快地接受了崇禎皇帝分配的任務。

只是,當聽到崇禎皇帝打算御駕親征時,二人大為震驚,並跪下苦苦哀求,表示他們願意代君出征。

然而崇禎皇帝不為所動,分析瞭如今的時局以及朝廷的種種弊病,非御駕親征無以解決。

二人聽完,靜默沉思,細細推演,最終不得不承認,陛下兵行險著,委實是大明走出泥潭重新中興的最佳方案。

大明任何將帥,無可替代。

唯一可慮者,就是君上有一定的風險。

然而,世間之事,又哪有十全十美?

同時,他們也大為感動,陛下如此信賴,唯有君恩似海,臣節如山相報。

“陛下,臣建議,當務之急,裁減京營不必要的將官,合併分設其它地方的隊伍,統計京營到底有多少可用之兵?

然後修建敵臺,在昌平設定駐防士兵,修建城牆,確保京城萬無一失之局勢。”

既然陛下有了決斷,李邦華也沒有廢話,轉而盡興籌劃起來。

崇禎皇帝點點頭,此乃老成謀國之言。

一直以來,京營具體有多少人馬,永遠是一個謎?

崇禎皇帝依稀記得,崇禎九年為京營發餉,兵部曾核查過一次在京軍人數目,是由京營總督恭順侯吳惟英和王承恩負責。

清點之後發現,京營三大營官兵加內直班軍約十三萬人,勇衛營一萬二千四百人,十六門班軍約一萬八千人。

除掉由內廷管理的勇衛營不算,也就是說京營還有將近十五萬大軍。

只不過,崇禎皇帝知道,如果相信了這個數字,估計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紙面上的數字,並不是真正的戰鬥力。

遙想太祖朱元璋當年,京營有四十八衛,每衛五千六百人,合計兵力二十七萬人。

後來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由於京師接近前線,所以京營部隊擴充到了七十二衛,總兵力高達五十萬人。

而且,還是真正是拉出去就能打的精銳部隊。

何等壯哉!

唉,想多了。

崇禎皇帝搖搖頭,把這不切實際的幻想拋開,轉頭對李邦華說道:“此事由李愛卿全權負責,新樂侯劉文炳協助。”

“臣遵旨!定不負陛下重託。”

關鍵時刻,李邦華當仁不讓接下這個棘手的任務,並未提任何要求。

京營的名堂,李邦華自然是不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