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袞袞諸公和鳥糞放在一起對比,還是讓他們很難以接受的。
當然,對比結果就更令人難以接受了。
話說袞袞諸公們還真就沒有一個能讓水稻畝產增加三成的,這肯定不能用奇技淫巧之類搪塞,因為勸課農桑是每一個官員的起碼職責,而且他們通常嘴上也都是在高喊著讓農民豐衣足食。
雖然只是嘴上。
但從這一點上說,大明的袞袞諸公們還真就不如鳥糞。
“諸位,讓大明步入一個煌煌盛世,不是靠嘴上喊,也不是靠袞袞諸公們在朝堂裡放嘴炮。
得實實在在去做。
陛下就在做。
在陛下的親自領導下,我們在科學院研究機械,可以不用牛就能耕地,不用人力就能抽水,甚至以後連割麥子都不用鐮刀,各種各樣的機器,從播種到收穫再到變成我們吃的米麵,統統都用機械來完成。
人會累,機械永遠不會,人的力量有限,機械的力量無限,未來一個人就能種幾千畝地,一家五口就能產上萬石糧食。
土地不夠?
塞外到處都是荒地!
沒有水?
我們能用機械把水從長江抽到京城。
肥力不夠?
大海上到處都是鳥糞島,我在東海上那座是最小的,瓊州府向南五百里外大海上還有一座更大的,開採出來都夠整個江南使用,再向更遠方大洋上,還有無數這樣的海島。
豐衣足食,很簡單的。”
楊信恍如八十年代兒童科普作家般吹噓著。
反正就是吹唄,在這一點上,這些飽讀聖賢書計程車子們,真得就跟學前班小朋友一樣容易哄。
“可陛下終究得治國,這些事情可以由別人去做。”
黃端伯語氣明顯有些軟弱地說道。
“沒有人能替代陛下,只有陛下的天縱奇才,才能實現這些。
治國有內閣的諸位閣老,朝中有六部尚書,地方上有各級官員,大明有科舉制度,我們的朝廷就像一臺機器,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運轉著,所有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就像一個零件,壞了就能換新的。”
但陛下無可代替。
陛下的天縱奇才無可代替。”
楊信說道。
“河間侯過譽了,朕也是在學習摸索前行,若無河間侯提點,朕也是兩眼一抹黑。”
天啟終於回過頭說道。
“臣只是偶然在海邊撿到幾個貝克,但想讓這些貝殼煥發光彩,除了陛下外沒有別人能做到。”
河間侯謙虛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