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以來,為了適應商業化,他的電影從象徵主義變成了形式主義。
就好像走一段一百米的路,李謙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只不過偶爾衝刺一下走快點,而他走兩步跳一大步,走兩步又跑起來,甚至翻個跟斗。
張一謀無法接受,《我不是藥神》的成功來自於這種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敘事風格,這就好像一大堆人罵他不會講故事一樣。
最終,張一謀還是把原因歸結為醫藥這個敏感的民生話題,觸動了觀眾,以悲情牌取勝。
搖搖頭,張一謀起身從機房出來,轉身朝張韋平辦公室走去。
不過,剛準備敲門進去,辦公室門就開啟了,倪霓一臉委屈和怒色從裡面出來。
“???”
張一謀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倪霓的衣服,很整齊。
“張導。”倪霓看到張一謀,連忙停下問好。
“怎麼了這是?”張一謀不解道。
“張董讓我...讓我寫一篇拍電影以來的自傳。”
“自傳寫就寫吧。”
“可是...”倪霓有些羞惱,“可是讓我重點描繪和貝爾拍床戲的片段,還...還.......”
張一謀臉色一黑,本來他的劇本里是沒有倪霓和貝爾的床戲,是張韋平再三要求的。
也不是第一次了,哪部片子張韋平沒有自以為是的指手畫腳,張一謀也就忍了,不過尺度沒有多大。
現在倒好,這什麼自傳,擺明是要用肉戲來宣傳,還是要出自小姑娘自己筆下。
“你去忙吧。”
張一謀嘆了口氣,擺擺手,進了辦公室。
“阿某啊,這都是為了宣傳,寫個自傳而已,她不想寫我找個人寫就是了。”張韋平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了,轉而說道,“研究了一天《我不是藥神》,研究出了什麼嗎?”
“故事講得好,特別完整,再加上打感情牌,題材原因,湊到一起吧。”張一謀搖搖頭。
“我就說了,那片子也就一般,主要是題材吃香。”
張韋平不以為然道,“跟《唐汕大地震》一個道理,這次咱們的《金陵十三釵》既有軍人在城破之後殊死抵抗,也有社會底層的的風塵女子為了學生們捨棄小我,毅然犧牲,哪個不比他們感人!”
《我不是藥神》的大賣,反而讓張韋平對《金陵十三釵》更有信心了。
打感情牌、賣眼淚這麼有用,不說16億、13億了,怎麼著也得破十億了,加上貝爾還可以賣賣海外版權,終於可以賺一筆了。
“對了,民聲銀行那邊已經確定了,會投入6000萬給信用卡使用者發電影票,白撿六千萬票房。”張韋平又告訴了一個好訊息。
......
很多人都認為《我不是藥神》最大的成功是選對了題材,賺了觀眾的眼淚,以至於各大公司都在考慮,是不是也拍拍現實題材。
同樣也做完了《龍門飛甲》後期的徐客,就在和宋戈談一部新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