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聽完這悽婉吟唱,一時四座寂然。張宜泉不住搖頭嘆息:“怎麼寫來?太哀傷,太淒涼了!”雪芹笑道:“那是小說!這是你們替古人落淚麼!其實這首古風也平常,只合了石兄當時景遇心境,就別有一般滋味了。我還沒有給它起名字,這是畫龍點睛的事,想了幾個都不合適,諸位能幫幫忙,曹霑就不枉吃你們的酒了。”
“叫《紅粉將軍詞》!”阿桂頭一個說道。“太俗太俗!”劉嘯林連連搖頭,低頭沉思有頃,“不如叫《凌波神女》。”張宜泉道:“這個不沾武氣,像是洛神,也不怎樣!”脂硯齋道:“我覺得不如直寫《恆王將軍姬歌》!”敦敏說:“婆娑將軍!”敦誠道:“我看叫《婀娜將軍》!”
曹雪芹都一一搖頭。笑道:“都不合適。這是個奇女子,詩名兒也要奇,才配得勻稱。”敦誠笑道:“本來就是個傳奇女子,又不是史籍所載,我們何必替雪芹嘔心瀝血——咱們吃酒,不管它了!”說著舉壺,一愣,衝著裡屋叫道:“芳卿嫂子,再添些熱馬尿來!”
芳卿在裡屋脆生生答應一聲:“哎——來啦!”芳卿提著一把錫壺出來,笑著往酒壺裡倒酒,說道:“小的鬧著吃奶,大的纏著講故事兒,就忘了兌酒了。有你們吃的呢!只別噇醉了,跟上回似的,橫一個、豎一個撂在我炕上兩三個,吐得一地的酒菜,難道不傷身子?”敦誠笑道:“嫂子是越發出落得如花似玉的了,也胖了,容光煥發——要不是敬著雪芹,我們動起你的念頭可不得了!”芳卿啐道:“死樣!滿口鬼話連篇,噇你的黃湯是正經!”笑著去了。敦敏追著聲音望她背影喊道:“我那裡有個抄本《聊齋》呢!那裡頭都是故事兒,下回給你帶來哄寶兒玩!”
“鬼話——姽嫿!”曹雪芹一直沒留神他兄弟倆和芳卿說玩笑話。一拍案說道:“何不就起名叫《姽嫿將軍詞》?!”
眾人都是一愣:怎麼會用“鬼話”作這首詩的名字?只見曹雪芹以酒蘸指在炕桌上畫出“姽嫿”二字,解說道:“這個詞出自宋玉《神女賦》,原是說女子美好貞靜,加上‘將軍’二字,就合著了林四娘身份故事兒。這詞近代已不多見用它,讀起來也新奇,豈不甚好?”大家聽了都是一笑。敦誠道:“雪芹這回沾了我的光了。我要不叫嫂子出來,沒有那番說笑,你哪能尋得這樣的靈機?你要敬我一杯——”端起門杯就自飲了,敦敏道:“如今紀曉嵐正在為朝廷收集圖書,現放著這麼好的書,我們何不薦了進去,叫他編進《四庫全書》也是一件趣事。”
“別別!”曹雪芹一邊為眾人一一斟酒,一邊正容說道:“我正要說這事,我是個小百姓、閒人,寫書也只為給小百姓看,給閒人解悶兒。所以這書裡絕不涉及軍國大事,更不敢妄議朝廷大政。紀大人編《四庫全書》令旨早已下到宗學了,只有經史子集、政論文論的書才能入選。紀曉嵐這人並不愛《聊齋》、《紅樓》這些稗官豔情的書。他有他的一套,什麼都來真的,要寫得煞有其事,引經據典才能入他的法眼。別看紀公詼諧風趣,他可不是前朝高士奇一流人物,那是個老閱風塵世故、深諳人情天理的經綸大臣。我也不要沾惹這樣的貴人。”“就是,”敦誠打著酒呃說道:“那其實是個油滑的老夫子,滑稽風趣都為了掩他的世故!如今的人在盛世裡頭越混越聰明。皇上聖明不讓聖祖爺,可臣子呢?越看越他媽都是一群滑頭!就傅六爺和訥中堂好像還有點人樣子。像熙朝裡的名臣如熊賜履、郭琇、周培公、趙良棟、李光地,如今橫看去,怎麼一群這些個!沒一個及得他們的!”阿桂道:“你說的太絕了,孫嘉淦、史貽直、範時捷、尤明堂、尹繼善也還看得過的。”“孫、史二人還算有點熙朝遺風。”敦誠酒湧上來,忙喝一口茶水,“範時捷、尤明堂兩個半吊子,尹繼善打打太極拳,究竟於朝事何補?當年唐賚成上書北闕、拂袖南山,大笑歸去,那種丈夫氣概,如今不見這樣的,都成了陰柔世界,成了女人——呃!世界……像我們的長官高大舅子,還屢蒙嘉獎!鬼知道他在山東怎麼‘剿匪’來著。專會弄、弄女人,平白把個土財主弄到德州當鹽稅司頭兒,和他老婆明鋪夜蓋睡覺,護著短,打青幫的板子。劉統勳——呃!你看他硬直,這會子準在勒逼吳瞎子不要招惹高大舅子呢——那個跑堂的叫肖路的,雪芹還記得吧?先前在高升酒家,他跟六爺當差,上樓扶著,下樓讓著說——‘走好您哪!’的那個傢伙,如今做到五品!不知怎麼日鬼弄棒槌地投了張中堂的門子,嗖嗖地升!繼善上次寫信給衡相,衡相給他寫回信我在跟前,信裡說——呃呃!肖某人既可造就,可負一方之責,給他一個道試用亦、亦可……這不又要升了!”他的酒意已到十分,敞胸乜眼、口滯舌澀,不管三七二十一,橫批亂評,一筆抹倒許多當世要人,曹雪芹生恐他再說下去,連傅恆棠兒也不饒過,忙著打岔,要醒酒湯。敦誠這時已經是玉山傾頹,咂巴著嘴仍在絮叨,“這世道是盛是衰誰能說得清?萬種豪華原是幻,何是造孽,何是風流?曲終人散有誰留?為甚營求,只愛蠅頭!一番遭遇幾多愁?點水根由,湧泉難酬……硯齋老兒的詩寫得真不錯……芳卿嫂子,敦老三又他媽的要撂倒在這裡了……”
隔一日,阿桂便北上去承德覲見乾隆,曹雪芹因宗學開教習會議,也沒有去送。清早起來匆忙地扒了幾口飯,幫著芳卿刷鍋洗碗完就要到差應卯。大毛毛已經八歲,小毛毛只有兩歲,都還在炕上挺著,聽見說爹走,一骨碌翻身爬起,跳下炕就追了出去,一個摟著脖子叫“阿爹,西院羅二伯家大狗子吃重陽糕,我要!”小毛毛扯著辮子叫:“昨兒你說給我買蟈蟈籠子,怎麼說了不算?我要去!”曹雪芹蹲身一手一個摟著,說了許多“悄悄話”仍不管事。芳卿出來一把一個拽著,說道:“就這麼光著脊樑跑出來?誰凍傷風了,我不帶他去逛玉皇廟會——你快走你的吧,也沒見個大男人和孩子粘粘乎乎的!”雪芹方笑著去了。
右翼宗學離曹家並不遠。進西直門直往東約裡許地,向南踅進一個狹窄的夾道,就是宗學衚衕。外邊的門面只有多半間房寬,土灰色的老城磚一臥到頂,瓦簷上的黃蒿長有一尺多深,甚是不起眼,但進裡邊就不一樣了,三進院子,中軸最大的正堂“學禮堂”,比六部大堂還要寬敞,兩廂廂房也十分高大,朱欄雕板,內廊是一色的青磚地,大玻璃窗裡張著蟬翼紗帷,十分闊氣,這是嫡派皇子皇孫們讀書的地方。從這門向西,又一處院子,房中的陳設就嫌簡陋些,這是遠支宗親和前來趁讀的大臣子弟讀書處,再向西是烏鴉鴉一片大花園。從明禮堂大院向南兩進再向東綿延,是這些公子王孫們帶的家人、長隨、車伕、轎伕的歇息之地,東南角另設一個大門,寬得夠兩乘轎對出對入——有轎有車的都從這裡出入了,其實走正門的倒寥寥無幾。曹雪芹進了二門,便聽裡頭雲板磬已經響起,滿院亂追亂跑的學生把鳥籠子、馬鞭子丟給家人,沒頭蒼蠅般鑽進書塾——廂房裡去。丟得一院子雞毛毽、琉璃蛋兒、石頭塊、泥巴堆兒,幾個內務府聽差的拿著掃帚掃得狼煙動地,因見教寫字的教習葛效信夾著一大卷子紙站在一邊捂鼻子躲灰塵,問道:“不是今天教習會議的麼?怎麼又要課學生了?”葛效信笑道:“是莊親王給咱們劉大鼻子來了封信,說紀章京就要過來巡視宗學,說這裡學生整日胡混,竟不是為上學做學問,都是衝著有狐朋狗友玩兒,或者圖得那二十兩月例來討飯吃的,皇上有旨叫紀昀糾察,整頓這個宗學,叫劉大鼻子小心吃飯家伙。會議也就這碼子事,課完學生才開會,無非說一聲,叫我們早來點罷了。這不是劉大鼻子的老伎倆麼?”雪芹聽了一笑,仰臉看看,說道:“天陰了,這時節雨下得容易,今日要踩泥路回去了。”說罷便進了西廂南邊第二塾屋。
這裡教習不同民間三家村,只講四書五經,做墨卷,分著經、史、子、集四門主課,琴、棋、書、畫四門副課。學生練琴都在西院上課,其餘近枝皇親外戚子弟七門課都在這院裡上。曹雪芹專管教畫,學生們愛他不拘形跡、學識廣博,講學俯拾即來、信手而拈,都喜歡聽他的課。沒進塾屋裡頭已經雅靜。只聽一張張宣紙展開的窸窸窣窣聲。雪芹進來,學生們一齊高喊:“請曹先生安!”
“各位爺們安!”曹雪芹微施一躬答道。他看了看牆上掛著的素宣紙,一笑,提起筆,在學生們早已磨好的墨池中一蘸,又在涮筆碗中略一滾動,向紙上橫筆塗染,點畫勾頓信手抹去,一轉眼間便塗出一塊爬滿藤蘿的臥石,藤蔓上點點綴綴或盛開,或含苞,或低垂,或昂揚繪了不少觸鬚和小花穗,問道:“這是什麼?”
“石頭,葛藤!”
“石頭,金銀花!”
“石頭,薛蘿!”
雪芹笑道:“這是寫意畫,不必硬去追求藤蔓名目,心之所至,畫即所現。如果留心,還可見此石是黃石頭、深褐色藤莖、墨綠葉片、淡青色觸鬚、紫赭色花朵。所以僅潑墨亂抹是遠不夠的,要能墨出五色,只在淡濃相宜、用水用墨、腕上著力都在正鋒與偏鋒上見功夫。有人畫墨菊,畫出來卻是黑菊,像黑紙剪的窗花,就在於他不是從自然,是在那裡‘描’菊,就難得見好。這裡腕力的剛柔,都要隨心應變,才能恰到好處,其間遠近、鉅細、實虛都要先有成竹在胸……別小看了畫石頭,世上靈石頑石如恆河沙數,沒有兩塊是一模一樣的,同是一靈鷲峰,百人即有百態,誰能寫出它的‘靈飛’精神,就入了坐照境界。同是一塊三生石,誰能繪出世外情緣,見了這個‘緣’也就入了神化之境,如果繪點頭石不出佛意,繪太湖石不出水意,那畫兒看起來就味同嚼蠟了。從形似到坐照,出神入意除了學者自家天資,非老老實實到山野裡看石頭不可,你偷懶兒,老天就不成全你!”他口說手畫,一張張畫著泰山石、黃山石、峨嵋石和各色藤蔓爬勢,都齊排掛起,教學生自家比較,又教學生畫,畫出來掛起講評,學生們被他引入勝境,一個個大睜著眼聽得心馳神往。突然末坐一個小學生大聲問道:“先生,你讀過《紅樓夢》沒有?那上頭有塊女媧補天石,還有青梗峰也是石頭!阿瑪說,沒人能畫好這兩塊石頭,你能不能給我們畫個範樣?”
學生們頓時一齊鼓掌,紛紛叫道:“請先生示範!”
“是永瓊七哥兒啊!”曹雪芹微笑道:“你看過《紅樓夢》?”永瓊是愉恪郡王允禑的孫子,已經襲了車騎將軍爵位,愉恪郡王沒有在朝辦差,除了從幸隨駕,不出王府一步,最是循規蹈矩的王爺,居然連孫子都知道了《紅樓夢》,曹雪芹一則心慰,一則又頗不安,遂笑道:“我也沒見過這部書,這就難辦了。”小永瓊道:“如今誰家沒有本《石頭記》?先生沒聽說,士大夫家無《紅樓夢》,降品一級?”學生們又起鬨,吵叫:“先生哄我們,請先生畫!”
正熱鬧得不堪,隔牆南塾屋裡也是一片吵鬧,似乎桌椅板凳都在作響,還夾著稀里嘩啦碗破硯砸的聲響,幾個學生又哭又鬧又吵又打,聽不清個頭緒,滿院都驚動了,便聽明禮堂那邊有人吆吆喝喝出來,卻是宗學副總管劉羽清,用手絹抹著紅紅的大鼻子,邁著方步到南塾屋門口,問:“葛效信,你怎麼了,爺們這麼鬧,你也不管管!”此時各塾屋裡的“爺”們早聽有熱鬧,老師們哪裡約束得住?一窩蜂歡天喜地蹦跳出天井,嗷嗷叫:“打架了,打架了!快看三英戰呂布囉!”雪芹隨著學生們出來看,聽葛效信解說半天,才知道隔壁塾屋也為《紅樓夢》的事惹出一場大打出手。
事情是從怡親王世孫永琅引起的。他從家中偷了王府《石頭記》抄本,上課時兩手插在桌下偷看。恂郡王允的二兒子弘春瞧見,又央求著借過來看,永琅心軟就借了。弘春還沒看完,貝子弘暻又借,卻又被懿親王的世孫永珹硬借了去。永珹父祖雖然勢力平常,但他本人卻是當今天子乾隆的親生第四子。因懿王無後,過門兼祧的,弘暻、弘春都是在雍正手裡犯過被黜的宗親近枝,如何敢違拗這位天子骨肉?只好借了,待歸還時,永琅一翻書,少了兩頁,追問時三人互相推諉。弘暻、弘春兩個“叔叔”惹不起兩個侄子,在下頭互相埋怨,已經私下打了一仗,弘春吃了虧,乘著葛效信教字兒不備,一硯臺飛向弘暻,卻砸翻了永珹的茶碗,永珹料是永琅支使人報撕書之恨,當堂起身指著罵:“我日你奶奶,敢暗算我!”永琅也是世宗過祧怡王來的孫子,從小驕縱慣了,回口就說:“我看你不是人,撕我的書,還日我奶奶。我奶奶就是你奶奶,你**!打他個**的種!”……於是一堂書法課頓時打成一團。
劉大鼻子聽明白了,掂量掂量四個學生,自己一個也惹不起。因將火衝向葛效信:“還是你這老師不地道。師道尊嚴,你但體尊自重些,何至於爺們就鬧得這樣?”罵得葛效信垂首不語。曹雪芹在旁看不過。在旁說道:“劉總席說話這麼沒分曉,這幹葛老師什麼事?學生們年歲小,鬧氣是尋常事,不管哪個爺,也都有理管著,該教訓還得教訓,不然,要這宗學幹什麼?”
“曹霑你老實著點!”劉羽清因葛效信是允祿王爺門人介紹來的,也不敢過分斥責,雪芹一開口他便揀到了軟的,立時瞪起牛蛋眼橫聲兒說道:“就是你沒上沒下不講師道,慣得爺們都不聽老師的。你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敦老二、敦老三撐腰子麼?”又問葛效信,“葛老師,你說,曹霑上回在你跟前,都說了我什麼話?”眾人一聽又出了新題目,都把眼來看葛效信,聽葛效信說道:“曹芹圃說,說……你是勢利眼,管不好這宗學……”
這下子炸了窩,這些皇家小子有的瞪眼,有的跺腳,興高采烈地喊叫:
“嗷嗷——勢利眼!葛效信也是勢利眼、王八蛋、混賬、王八蛋!”
曹雪芹被葛效信當場反戈,氣得臉色雪白,傲然看著天上一重又一重壓上來的秋雲,許久才咬牙道:“渾濁!”劉羽清被學生們臊得滿臉通紅,卻只衝雪芹吼道:
“渾?嫌渾回你白家疃糊風箏去!”
“糊風箏!”雪芹冷冷微笑道,“無論在哪裡,做什麼營生,也比這地方乾淨!”說罷一拂袖出了二門。
森涼的風從照壁後迴旋一遭,呼地把曹雪芹袍角撩起老高,暗得黃昏一樣的天穹,灑落幾點冷得透骨的雨點。
[1]
指參齡,一批葉即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