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零九章 就當挾恩圖報吧

李青俠早起燒水,看著外面灰濛濛的天,嘆了口氣。

雖然同是九月,但他覺得在北疆的九月比在這裡待著舒服多了。如果不是為了走這一趟,這時候應該還在擇魚吧?

有兩個小時的時差,這邊八點多太陽昇起來了,那邊天才亮不久。

用小蜂窩煤爐子燒水,李青俠做著感覺哪哪都不對勁——咋就不能用個大鍋大灶嘛,但這柴火和煤就不好買。

堅持堅持,再堅持一段時間回北疆就好了。

他自己也挺奇怪的,在這裡生活六十年了,按理說這裡才習慣啊?在那邊才生活了不到三年,怎麼就感覺那邊更舒服呢?

總結了一下才算發現,因為那邊生活的時候,物資豐富,錢多,不愁吃喝。況且自己在瑪縣的倆兒子家裡條件都好,基本上沒啥缺的。

不像這裡,出去兩年多,原來有些東西沒有是可以忍忍的,但眼下就有點忍不了。

他不知道這個應該用兩句話總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簡單熬個苞谷麵糊糊,炒了個白菜,吃的是頭天買的燒餅。老家的燒餅就是好吃,等事辦完回去的時候,得給兒孫們帶一些。

別的不說,就這一點北疆比不上。

早飯還沒吃完,村裡就有人過來到院子裡聊天,打問著北疆的情況。

李樓和其他村莊都差不多,人多地少,平均每個人能分地不到一畝,靠種地勉強能混飽肚子,但別指望有啥錢。

李家出去的人多,吃商品糧的人也多,就算不吃商品糧,看李青俠回來這作派,那顯然是掙了錢的。

所以不少人想打問一下北疆的情況,看看能不能過去闖闖。

畢竟就算李家人過去的多,而且看樣子應該是闖出一條路來了,但在絕大多數人的心裡,北疆就是苦寒之地,過去了可能就相當於以前的發配充軍一樣,充滿了不確定的因素。

別說這個時候,哪怕到二十一世紀,絕大多數人依然是這麼認為的,依然覺得北疆到處荒漠,風沙。

人心目中的成見,就像是一座大山,真的不容易搬走。

如果是現在的李龍形容這種情況,會打個比方,內地的許多人在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之交看北疆,就跟沒來過國內的老外看華夏一樣。

蠻夷之地。

少數中吹除外。

李青俠也學精了,會把北疆的一些好處說一下,當然大部分時間還是會說一些困難。他現在可不想再帶一批人過去——

眼下過來問李青俠的人,雖然都姓李,但大都是出了五服,能叫他爺爺或者太爺爺,但實際上分了好些支的。

因為要新修族譜,他這個族長還挺熱門,這些人過來可不僅僅是要和他聊聊北疆的事情,還要把自自己這一門裡一些人員變化情況交給他。

李青俠沒收。

“三爺爺,你咋能不收呢?”一個和李俊峰同輩的五十多歲的老人說道,“你可是族長啊,咱這李家春夏秋冬四門,咱這二門輩份最長的是你,還是嫡支子,你不收讓誰收啊?”

“到時交給安民就好了。”李青俠樂和和的說道,“我這族長都不算數了。

那十年過去,咱們的祠堂也沒了,牌位也沒了,大家都是自己顧自己,這以後我又要去北疆了,這一支到時讓安民去管吧。”

李青俠其實早就有這個想法了。自己的兒女子孫都在北疆,而且生活的都非常的好,在這邊那點地現在隊裡已經收走了。

這宅基地還在,畢竟祖墳還在,估計也是隊長裝糊塗。

不過他也沒太在意,反正以後他打算就在北疆生活了,哪怕這宅子最後被收了,那就收了吧,後面隔幾年回來祭一祭祖,以後孫子輩大了回來認個地兒就行。

他能看出來,大兒子和二兒子還好些,李龍純粹對老家沒啥想法,連回都懶得回。

在北疆生活這兩年他就看開了,人成年了肯定有自己的想法,四小隊那樣五湖四海過來的人,反倒生活的簡單。祖籍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念想,但不是必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