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十三章 隊裡記得這個情,李龍領了。

李龍再次回到四小隊的時候,李娟說楊育紅她媽不讓她跟自己玩了。

李娟是真的很委屈,當時自己只是沒掰那牙齒,也沒拿那個頭骨,她很清楚如果拿了,迎接自己的就是一頓條子——梁月梅在這方面肯定是不含糊的。

楊育紅髮燒也不怪自己啊,為什麼不讓跟自己玩呢?

好吧,不玩就不玩吧,眼下上初中學習任務也挺緊的,李娟也只是吐槽一下而已。

上一世李娟學習成績不好,加上家庭變故後,家裡生活也變得困難起來,最後沒考上高中。

這年頭能考上高中或者中專的都是學習成績非常好的,這一世李娟的成績非常好,梁月梅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過她非常有可能考上中專、師範或者高中。

國家在九六年九七年教育並軌之前,大學畢業生是包分配的,而再往前,考大學並不是大家的必選項,熱門是的考中專,其次是師範。

因為考上中專畢業,十八歲就可以參加工作,起步就是國家幹部,而考上師範也是去當老師,這兩項十八歲就可以領工資。

相對而言,考高中上大學還要多上四年,所以這時候中專、師範的含金量高,且分數線也高。

目前為止,隊裡有一個人考上了師範,考上中專的人還沒有,考高中的也沒有。本村的第一個大學生要在九十年代才會出現。

而目前,因為李龍的人生髮生了改變,導致整個李家每個人的走向都發生了變化,李娟還真有可能成為本村的第一個大學生。

其實如果李龍不說的話,大多數人還是想著讓李娟考中專的,但李龍的意思還是考高中上大學比較好。

畢竟後面那些這個時代上了中專師範工作的那些人,後來還要再晉升學歷。而李娟如果能考上大學,就能走出縣城,走出地州甚至走出自治區,到外面去看看。

李龍用兩年多的時間成功的在大家的心目中有了重要的份量,導致他的話,大家還是很能參考的。

雖然有顧博完這個反例在,但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大學生份量真的很高,李娟在聽了李龍的想法後,也堅定了要考高中上大學的想法。

這時候的孩子心思相對單純,確定了目標,向前就行了,不像三四十年後,各種資訊魚龍混雜,讓孩子們開始早熟,外界影響太多,有太多的選擇,加上社會風氣的影響,向錢看反倒比理想更容易被孩子們接受——比如網紅。

修路工作在持續進行,每天有卡車把砂石料拉過來,從居民點拉到了葦溝這裡。那裡的棺材板子也被人聚攏起來燒掉,至於那些被挖出來的骨頭也不見了,大機率是有些人看不過去,重新給埋進了土裡。

修路的過程是一段一段的,先拉一段砂石料,然後再由推土機把砂石推平,然後再由壓路機壓幾遍,砂石路就好了。

基本上一個星期能修個一公路,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從四小隊到鄉里的砂石路就修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這砂石路還引起了大家的不滿,因為上面有大大小小的石塊,走在上面還不如以前的土路平整。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的石塊慢慢被壓進了路里,再往後砂石路的好處就顯露出來,至少下了雨之後,砂石路不再滿是泥湯子,雨水會快速的滲下去,路上泥土沒了,也好走了。

這條路將要繼續用上十幾年,到二十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的時候,才會逐段被柏油路代替。

最滿意的是李龍和有拖拉機的那些人,砂石路開起來速度會快很多,沒有溏土,不會揚起太大的灰,特別是下雨天不會濺的滿身泥點子。

孩子越來越大一點兒,卻不是想像中的那麼調皮,很聽話,不怎麼哭,挺好帶的。李龍也有充足的時間會去到四小隊。

秋收過後,隊裡除了種冬小麥後,其他的農活基本上就沒啥了。各家也就是剩下了一點兒收尾的工作。

李龍開著吉普車到了四小隊,這一回直接去了許成軍家裡。

許成軍正在院子裡修理壓葦把子的工具,看著李龍過來,有些欣喜的問道:

“小龍你過來了?是不是扎葦把子的活下來了?”

現在葦溝裡的葦子已經基本上黃了,小海子和另外一條葦湖裡的葦子也差不多。

大家已經習慣了李龍會在十一月左右釋出扎葦把子的任務,所以許成軍看李龍過來,以為今年的扎葦把子的活提前了。

“還沒通知,今年有沒有還不知道呢。”李龍自己是最清楚的。扎葦把子上交任務主要是用於蓋房子,可是再過幾年,北疆的農村蓋房子還會用葦把子、麥草,城市裡的或者兵團的房子已經逐漸開始用預製板了。

預製板房一旦流行起來,供銷社便不再會收葦把子,這個活以後會慢慢沒了。

北疆人比較少,但各項基礎工業發展還是不慢的,水泥產業一發展起來,預製板這樣的活就會成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