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正在院子裡篩選花葵瓜子。這些花葵是他種在打瓜地北頭的,牽回來在自家院子裡一盤盤敲出來,然後揚去殘花,簸去癟籽,剩下的就收起來放袋子裡,打算冬天的時候閒了掏一些出來炒一盤大家磕著吃。
李龍先前的那些話,讓他覺得種花葵其實也挺不錯。
包產到戶,分田到家第三年,現在已經時不時有人騎著腳踏車或者趕著馬車過來上門上收那些零碎的農產品了。
半個月前有人過來收花葵,收出來的收購價是九毛,油葵價的兩倍多。
李建國沒賣,想著家裡也不缺這仨瓜倆棗,便沒有賣。畢竟花葵炒著吃不髒嘴,油葵炒著吃香是香,但磕完一嘴黑,不好看。
現在再想想,如果大面積種花葵的話,還是有搞頭的。
門市部裡炒熟的花葵不是按公斤賣的,而是用小紙杯或者搪瓷缸子。
一小紙杯——其實就是用報紙折的三角,撐開口就可以裝瓜子,那一小紙杯能有五十克不到吧,開始賣五分,現在漲到一毛了。
搪瓷缸子盛的多,賣的也貴,兩三毛錢。
算起來就是炒熟的花葵其實要按公斤算,一公斤兩三塊錢。
所以要按生的花葵算,這一畝地收個一百多公斤,賣的話,明年可能會漲一漲價,按一塊錢算,那也比種麥子強。
主要是這個花葵的市場比打瓜籽大的多,大家普遍都磕這個,縣文化宮放電影錄相的時候,基本上進去的年輕人都會買一些。
現在農閒了,隊里門市部那些閒人喝酒諞傳子的時候也會買一些。普通老百姓過年的時候,家裡如果沒種的話,也會買的。
梁月梅在菜地裡清著最後的那點辣子。菜地種辣椒,如果不是打霜的話,通常會讓其一直長,而辣椒也通常會一直結,一直到紅透。
對門陸大嫂匆匆趕進了院子,對李建國說道:
“娟他爸,你咋沒去老馬號?小龍在那裡推土拉砂石料幹活,好多人都去了。”
李建國站了起來,問道:
“已經開始了?我還等他過來說哩,嘿,這小龍……我現在就去。”
“那我也過去了。”菜園子裡的梁月梅手裡還抓著辣子,匆匆走了出來,“我去看看要不要做飯。”
“你去前院和老孃說一聲,我把拖拉機發動著。”
李建國和梁月梅一起過到老馬號的時候,其他幾臺拖拉機已經離開去拉砂石料了。
王財迷已經不再鎮定的站在門口指揮了,他跑過去把王大貴從拖拉機上趕了下來,自己去操作,免得太費油。
李建國和梁月梅進到老馬號的時候,看到李龍正在剝野豬的皮。李龍看到大哥大嫂過來,不等他們問,便說道:
“嫂子,家裡酸白菜醃了沒有?”
“醃了,咋?”梁月梅問道。
“撈一些過來吧,再泡上粉條,今天中午咱們吃酸菜粉條肉,再蒸上一大鍋饃饃……”
李龍說著感覺嘴裡口水都多了起來。
這種菜通常只有冬天殺年豬的時候吃,平時難得吃到,能吃到也沒那個味兒。
“好。”梁月梅應了一聲,轉身就往外走。
剛才她看到了堆放的那些砂石料,知道來的人不少。
後面陸英明兩口子也過來幫忙,梁月梅把陸大嫂拉走了,陸英明把自行撐在院子裡,然後和李建國一起開拖拉機去拉砂石料了。
王財迷這時候心裡疼啊,這趟虧了。這鹽鹼地下面土特別的硬,推起來特別的費勁。真要硬推也能推出來,但那油費就高了去了。
但沒辦法,也只能推啊。雖然他財迷了一些,但應了別人的事情,那就得做。
王大貴跑去院子裡看李龍剝豬皮,順便吐槽了這件事情。
“那你們不如先犁了,犁完再推,那不是容易的多嗎?犁總比推要省勁吧?”
“嘿,那還真是!”王大貴一拍大腿,轉身就跑,要去告訴他哥。
其實按理說他們應該最先想到這個的,只是隊裡用推土機的時候少,犁和推兩者配合起來的更少,所以就沒想起來。
所謂當局者迷就是這樣吧。